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甲《木兰诗》节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题目详情
【甲】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对《木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思。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可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C.“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D.“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看清楚) 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C.即书诗四句 ( 写 ) D.父异焉 ( 诧异 )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借旁近与之 D.或以钱币乞之
(4)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5)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用原回答):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木兰诗》节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乙】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对《木兰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思。
B.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可父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代父从军,心不甘情不愿,无可奈何。
C.“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
D.“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___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认清,看清楚) B.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
C.即书诗四句 ( 写 ) D.父异焉 ( 诧异 )
(3)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___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借旁近与之 D.或以钱币乞之
(4)下列对《孙权劝学》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
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被鲁肃叹服,最终“结友而别”的佳话。
B.本文注重以对话来刻画人物。对话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具有情趣。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可能性。
D.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善劝,又可以感受到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
(5)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用原回答):___
(6)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内容,写作说法,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综合考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进行辨析解答.
A:理解正确;
B:木兰代父从军,是心不情不愿,积极从军.理解有误;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解释正确;
B:解释正确;
C:解释正确;
D: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解释有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A.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B: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之:代词,这;
C: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之:代词,他;
D: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之:代词,他.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选择.
A:分析理解正确;
B:分析理解正确;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分析理解有误;
D:分析理解正确.
故选:C.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即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就”指立刻;“可观”值得欣赏;故翻译为: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答案:
(1)B.
(2)D.
(3)A.
(4)C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A:理解正确;
B:木兰代父从军,是心不情不愿,积极从军.理解有误;
C:理解正确;
D:理解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解释正确;
B:解释正确;
C:解释正确;
D: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异:对…感到诧异.解释有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虚词“之”的用法.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A.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之:结构助词,此处无实际意义;
B: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之:代词,这;
C:借邻居的书写工具给他.之:代词,他;
D:还有的人用钱求仲永题诗.之:代词,他.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选择.
A:分析理解正确;
B:分析理解正确;
C:孙权开始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道破,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分析理解有误;
D:分析理解正确.
故选:C.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即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就”指立刻;“可观”值得欣赏;故翻译为: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答案:
(1)B.
(2)D.
(3)A.
(4)C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看了甲《木兰诗》节选唧唧复唧唧,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里反复强调所思所忆有什么目的?东市买木兰诗 2020-05-13 …
木兰诗中,复沓句的使用体现出木兰怎样的感情?就是那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2020-05-17 …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她对小嘴很多情,眼晴能使人发抖。 2020-06-12 …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她对小嘴很多情,眼晴能使人发抖。 2020-06-23 …
中“朴素迷离”出典的句子是什么?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 2020-07-03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 2020-11-06 …
木兰诗留下了三个成语.他们分别是哪三个,注意是三个啦.{不要看网上的啦.不是很正确呐}唧唧复唧唧,木 2020-11-29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被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 2020-12-18 …
“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现在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的“新”表示末次冰期的 2020-12-18 …
仙女木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高山及寒带地区的植物,在北欧的地层中先后发现仙女木的残骸。新仙女木事件是指末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