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宝绘堂记(宋)苏轼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

题目详情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③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④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1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3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3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7.B  18.C项第一个“为”作介词用,表被动关系,可译为“被”;第二个“为”作介词用,可译为“替”。 19.C 20.D 21(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21.(1)句中的重要词语“释”(舍弃).“胜”(尽)。(2)句中的重要词语“恐”(担心).“予”(给),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 解析: 17.信息源在第三段:“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这两句的大意是用过眼云烟比喻喜爱的书画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释为“归去”不当,应解释为“离开”,引申为“消失”。 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诗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18.A.介词,“因为”;B.连词,表转折关系;D.助词,无实意,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指南录后序》《季氏将伐颛臾》《鸿门宴》《赤壁赋》)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 19.C项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要熟悉词语的各种活用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活用及其规律和翻译的方式.方法。如果对此不太熟悉,也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 20D项原文信息在第一段:“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可见,“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综合分析能力。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把选项回扣到原文之中进行对照,字字句句落实。 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看了(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抑尤有言者……”什么意思?“抑尤有言者……”“抑余尤有言者……”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不同意的观  2020-06-15 …

“音尤吟”是什么意思?“音尤”是在石刻上的一个字,但不知读音和意义.  2020-06-1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  2020-07-07 …

尤好花草中的好是什么意思?尤好花草中的好是什么意思?尤好花草中的好是什么意思?  2020-07-08 …

九宫格数独的解题是不是有什么思路?对于提供的数字比较少的题目,尤其是有的九个格子一个数字也没有我正在  2020-11-02 …

材料一: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重庆新的历史使  2020-11-13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0分)蓬莱山又名“九仙山”,位于尤溪县坂面镇境内,距县城35公里,海  2020-11-2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  2020-11-24 …

各位数学学霸们,在此请教一个问题。我是有数学恐惧症的高一生,每次做数学题时我都会紧张,心烦意乱,尤  2020-12-03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逆向思维的力量陆明①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  2020-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