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自然之思[荷兰]林湄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
题目详情
自然之思
[荷兰]林湄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我也不例外。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___
(2)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真是奇迹!
___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___
(3)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
___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___。
[荷兰]林湄
①城市的物象大同小异,唯自然风光独特、真实、多彩、宽广。
②古人将自然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超越物质生活的灵性意识;理学家觉得可借自然悟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禅宗强调人只有接近大自然才能恢复本源状态。以上审美观虽有差异,却均是由物象升华为形而上意识,使人在超功利的层面上获得灵性感悟。
③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只有饱暖富足的时候,才想到外出游玩,选择的对象多为名城名景,少有人将平凡的自然风景放在心里。我也不例外。少年时期的故乡,山、海、小河、原野、丘陵、花、鸟、树等样样有,却少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意识,视接触自然为生命的本然,视之为玩耍、生存需求、消磨时光的物象。直到移居欧洲后,才发觉邻居或友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是源于屋前屋后的平凡小景--路旁的树木、花卉、草地、禽鸟、河畔,荆棘里的野果,鸡鹤共处的泥潭。他们无论在外散步还是健身,都能与马、狗同欢同乐。或是于阳台、小花园内一面日光浴一面看书,脸上满是平静、安详、满足、喜乐的神态。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我又是怎样看待自然的呢?
④我曾醉心文学追寻人生的真谛,也曾将灵魂送进教堂耕耘精神的家园,却很少关注身旁的野花小草、青枝枯叶,或散落在视野里的虫鸟兽禽;偶尔接近,也是从生物学的视角来看待,不过是一时的好奇进而产生感官的愉悦,却少有追寻的情思。
⑤久而久之,在品尝世间的生存滋味后,我自然会想到古时文人墨士为缓解生存苦痛投身山水的意愿。那么,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⑥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源”。站在山水前,面对峡谷、黑森林、悬崖,或是小河流水、百花簇簇、青草碧树,灵魂内似乎多了几双眼睛。我有时视它们为一幅画,有时觉得它们如同一座剧院,还有时将它们看成一所疗养院……一离开喧闹的人群,不看人的脸色,在简单轻松的时空里展露自我本性,忘却平日想不通的人与事。我在尘世和大自然间不断往返,生命和自然日益和谐相融,互为依存。更有趣的是,原先梵高自画像里那双无神的眼睛,在我眼中竟然郁消闷散,炯炯有神。
⑦真是奇迹!
⑧随后我在观察自然的陶醉与忘我中,学习思考和叩问,由最初的愉悦渐渐进入想象。进而对其产生敬畏之心。在云朵的形状、色彩、虚实、动静、集散中,我体悟到人在宇宙里岂止是沙尘,简直是虚无,而人类却大言不惭地发出“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又在试图解读感觉和虚幻、有限和无限,以及自然界中肉眼看不到的“大秘密”。记得那日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无意间看到玻璃窗外经严冬寒风磨砺的玉兰秃枝上,萌发出点点绿意,在温柔的霞光中安然仰立,我顿然无比欢欣。
⑨我又久久地凝望那路旁的花树或是小草,再看看小河边的孵禽、枝头上啁啾的小鸟以及绕着花朵飞翔的蝴蝶和蜜蜂,它们无人看管,竟然如此和谐、宁静和安逸,一如王维笔下“无心,无目的,无意识’’的境界。从前对自然之美之所以无动于哀,原来是因为还带着情绪,心不静、神不宁。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⑩自然不仅是我的挚友、师长。如今更是我的恋人了。我时时怀念之并时常对它倾诉,它给予的恩典和慈爱不但让我回到身心愉快、知足常采的日子,还令我再识生命的价值与真谛。我渐渐体悟并拥有了洋邻居那份简约、单纯的愉悦,哪怕是路旁的一朵小花,房顶缝隙里的一株小草,均让我慷慨有思,怦然心动。
(选自《光明日报》2013年05月10日,有删改)(1)从全文看,作者的“自然之思”经历了四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___
(2)联系上下文,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真是奇迹!
___
②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大发现,一次精神的洗礼。
___
(3)第⑤段画线句中“文人墨士”让你联想到哪些故事?请写出两个相关的事例。
___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___
(5)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和思考。
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通读全文并简要概括即可.文章第③段写“多数人忙忙碌碌没有时间接近大自然”,这是漠视自然的阶段;文章第⑥段写“为求答案,我决心用心灵和时间去感受、寻找‘桃花...
看了自然之思[荷兰]林湄①城市的物...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餐饮讲营养,保健为“餐饮讲营养,保健为健康;穿衣棉和毛,名牌又时尚;出行要‘打的’,道路真宽敞; 2020-05-16 …
阅读快车。“顽童”爷爷这两年街坊邻居都说俺爷爷越活越年轻,可奶奶老说他越活越孩子气,也别说,爷爷这 2020-06-13 …
二大题: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平静节约宽敞脆弱熟悉灵活真挚贫困八大题;()的沙漠()的晚霞(二大题:写 2020-06-29 …
二大题: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平静节约宽敞脆弱熟悉灵活真挚贫困八大题;()的沙漠()的晚霞(二大题:写 2020-06-29 …
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英语作文过去生活条件差道路狭窄车辆少住不好吃不饱联系慢现在生活条件优越道路宽车辆 2020-06-30 …
语文练习题(填歇后语的!)一、填歇后语例:小明每次考试都犯粗心的毛病,妈妈无奈可何地说:“你这毛病 2020-07-07 …
英语作文我的家乡过去;生活条件差,道路狭窄,车辆少,住不好,吃不饱,联系简单、慢.现在:生活条件优 2020-07-10 …
带上欣赏的眼睛,你会由衷地赞叹“生活真好”;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由衷地赞叹“有亲情真好”;怀着博大 2020-07-24 …
假如你的一生是到过来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活99岁,那么你一生下来就是99岁,第二年是98岁,三年 2020-11-03 …
生活中宽容是一种境界,下列对于宽容的说法,正确的是()A.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B.凡事差不多就行 2020-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