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至十市七镇,其中盛泽镇,明初只是五六十户居民的村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至十市七镇,其中盛泽镇,明初只是五六十户居民的村庄,嘉靖时始为市,万历时已成 5 万户的大镇。据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地区统计,万历时的市镇,人口 5 万以上者 4 个, 3.5 万的 1 个, 1 至 2 万有 7 个,万人以下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
——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第二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 清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山右 ( 注:指山西 ) 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引自《雍正朱批谕旨》
(1) 从材料一、材料二中你能获得哪些关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
(2)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新变化?能否据此断言当时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为什么?
(1)
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走私贸易出现;商帮、会馆出现,晋商与徽商势力强大;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民间金融机构产生。
(2) 变化:“重农抑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观念受到冲击,一些有见识的思想家倡导“工商皆本”;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商品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风尚发生明显的改变。不能。原因:从材料四中“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可知雍正帝仍然坚持“农本商末”的传统观念;明清政府不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甚至推行海禁和闭关政策。
一批钢材一次售出五分之三又四十吨,然后又购进六十吨,第二次售出已有钢材的三分之一,此时还剩一百二十 2020-06-07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材料一:《左转》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2020-06-1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 2020-06-20 …
做衣服用的隐形划粉,用电熨斗烫过后仍有一道白色印记,像蜡划过一样,这是配方的什么材料有问题啊?用的 2020-07-06 …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 2020-12-2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2021-01-2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材料二:“民为贵,君为轻。”--孟子 2021-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