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细胞内,原因是.细菌的基因到棉花细胞内能“表达”

题目详情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作业帮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细胞内,原因是___.
细菌的基因到棉花细胞内能“表达”,说明___.
(2)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___技术进行扩增,其原理是___.
(3)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___(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组成必须有___、___、目的基因、以及标记基因等.
(4)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的___特点.“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___.
(5)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___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表达其遗传特性还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细胞内,原因是:①组成细菌和植物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细菌的基因到棉花细胞内能“表达”,说明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为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得目的基因,可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其原理是DNA复制.
(3)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组成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等.
(4)Ti质粒是农杆菌中的一种质粒,其上有T-DNA,把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中是利用了T-DNA的可转移特点.“转基因抗虫棉”抗害虫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可表示为抗虫基因
转录
RNA
翻译
毒蛋白.
(5)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农杆菌转化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还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
(6)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全能性高,该过程采用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故答案为:
(1)组成细菌和植物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PCR技术    DNA复制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启动子   终止子
(4)可转移       抗虫基因→RNA→毒蛋白
(5)农杆菌转化   DNA分子杂交技术   分子杂交技术
(6)全能性高        植物组织培养
看了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生态学家高斯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  2020-06-14 …

东亚飞蝗成虫产卵于土壤中,从孵化成幼蝗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35天,幼蝗的翅不发达,在地表或矮草间跳  2020-06-17 …

小虫大船成语小虫蛀掉大船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用成语表示  2020-06-27 …

李逵为母杀四虎阅读答案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  2020-07-01 …

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欲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2020-07-15 …

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其原因错误的是()A.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  2020-11-11 …

关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切断后仍能蠕动.B  2020-12-09 …

“是日举行闭会,中山致闭会词。至三时许,此次全国国民党代表之重大会议,遂宣告闭幕。”——天津《大公报  2020-12-19 …

在农业和林业以及果蔬生产中,经常利用昆虫散发的,来破坏昆虫之间的,达到抑制害虫大面积的发生的结果.  2020-12-25 …

蝗虫大发生时,可长途迁徙,所经之处农作物受到严重破坏。研究发现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