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栀子花①门前那株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这株栀子树是母亲去年栽下的。记得弟弟问母亲:“这株栀子树只有这么大,什么
题目详情
栀子花
①门前那株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这株栀子树是母亲去年栽下的。记得弟弟问母亲:“这株栀子树只有这么大,什么时候能开花呀?”母亲枯瘦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不用急,到了明年就会开花了。”这株栀子树今年果然开花了,但母亲却看不见了,她带着无限的眷念,离我们远去了。
②父亲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前,静静地守候着这株栀子树。他与母亲相濡以沫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日趋苍老,母亲却遽然离开,真令他有些措手不及。他性子倔强,沉默寡语,本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现在他却有些茫然,有时面对身边的琐事竟不知如何应付,每次有什么事,总是把我叫来,让我拿主意。A望着父亲佝偻的身影,微微斑白的头发以及他略带痴呆的神情,我心中一片酸楚。
③一个多月以前,栀子树还没有开花的时候,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手术后一个星期,父亲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走动。我和弟弟轮流照顾他。每次谁从家里来医院,父亲总是要问,栀子树开花了没有?我们摇摇头,父亲黑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口中喃喃念着,怎么还没有开花呢?一边又再三叮嘱我们要记得给栀子树浇水。两个星期后,栀子树终于开花了,开始只有一两朵,且花极小,洁白的花瓣微微开启着,好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带着一些羞涩的表情。父亲听说了,显得十分高兴,直说要回家看看。这时他伤口已经慢慢愈合了,也能下地行走了,不过我和弟弟希望他在医院再住一段时间,多观察一下。父亲却生气了,执意要出院。
④出院那天,父亲非常高兴,精神也十分好,一回到家,他便马上来到那株栀子树前,喜滋滋地看着盛开的栀子花,那神情极像一个小孩。我不知道父亲是单纯的喜欢栀子花,还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们都极少提及母亲。因为每次提到母亲,只会让我们三个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记得有一次无意中说到母亲的病,父亲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声音颤抖地对我和弟弟说,我……我对不起你们的妈妈,她病了那么多年,我没有照顾好她,我真是该死呀。父亲的话好像一根根钢针,猛地刺入我们的心里,我们三个人一起哭了起来。
⑤父亲身体本就不太好,现在刚刚出院,更显孱弱。我和弟弟总是说一些让父亲高兴的事。母亲去世后,我和弟弟似乎陡然间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我们明白,只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和无私的感情。
⑥我请了一个长假,在家里陪伴父亲。门前的栀子花依旧烂漫地开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在我上班去的时候,我问父亲,我可以折一些栀子花带去吗?我在一个偏僻的乡下工作,我需要这静静的花香伴我度过孤寂的光阴。父亲同意了,亲自为我折了几枝栀子花。
⑦来到乡下后,我找来一个矿泉水瓶子,到河里灌了水,把花插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花瓣有些黄了,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那一刻,我心中温暖而又黯然。
(1)画线的A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①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两次写到栀子花的开放,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3)第③自然段写父亲“再三叮嘱”“我”给栀子花树浇水,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哪些思想情感?
(4)选文最后一句“温暖而又黯然”包含着怎样的深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门前那株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这株栀子树是母亲去年栽下的。记得弟弟问母亲:“这株栀子树只有这么大,什么时候能开花呀?”母亲枯瘦的脸上堆满了笑容:“不用急,到了明年就会开花了。”这株栀子树今年果然开花了,但母亲却看不见了,她带着无限的眷念,离我们远去了。
②父亲常常一个人坐在门前,静静地守候着这株栀子树。他与母亲相濡以沫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日趋苍老,母亲却遽然离开,真令他有些措手不及。他性子倔强,沉默寡语,本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现在他却有些茫然,有时面对身边的琐事竟不知如何应付,每次有什么事,总是把我叫来,让我拿主意。A望着父亲佝偻的身影,微微斑白的头发以及他略带痴呆的神情,我心中一片酸楚。
③一个多月以前,栀子树还没有开花的时候,父亲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进医院动了一次手术。手术后一个星期,父亲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走动。我和弟弟轮流照顾他。每次谁从家里来医院,父亲总是要问,栀子树开花了没有?我们摇摇头,父亲黑瘦的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口中喃喃念着,怎么还没有开花呢?一边又再三叮嘱我们要记得给栀子树浇水。两个星期后,栀子树终于开花了,开始只有一两朵,且花极小,洁白的花瓣微微开启着,好像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带着一些羞涩的表情。父亲听说了,显得十分高兴,直说要回家看看。这时他伤口已经慢慢愈合了,也能下地行走了,不过我和弟弟希望他在医院再住一段时间,多观察一下。父亲却生气了,执意要出院。
④出院那天,父亲非常高兴,精神也十分好,一回到家,他便马上来到那株栀子树前,喜滋滋地看着盛开的栀子花,那神情极像一个小孩。我不知道父亲是单纯的喜欢栀子花,还是因为母亲的缘故,自从母亲去世后,我们都极少提及母亲。因为每次提到母亲,只会让我们三个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记得有一次无意中说到母亲的病,父亲脸上的肌肉微微抽搐着,声音颤抖地对我和弟弟说,我……我对不起你们的妈妈,她病了那么多年,我没有照顾好她,我真是该死呀。父亲的话好像一根根钢针,猛地刺入我们的心里,我们三个人一起哭了起来。
⑤父亲身体本就不太好,现在刚刚出院,更显孱弱。我和弟弟总是说一些让父亲高兴的事。母亲去世后,我和弟弟似乎陡然间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我们明白,只有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天底下最真挚和无私的感情。
⑥我请了一个长假,在家里陪伴父亲。门前的栀子花依旧烂漫地开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在我上班去的时候,我问父亲,我可以折一些栀子花带去吗?我在一个偏僻的乡下工作,我需要这静静的花香伴我度过孤寂的光阴。父亲同意了,亲自为我折了几枝栀子花。
⑦来到乡下后,我找来一个矿泉水瓶子,到河里灌了水,把花插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花瓣有些黄了,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那一刻,我心中温暖而又黯然。
(1)画线的A句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①自然段和第⑥自然段两次写到栀子花的开放,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3)第③自然段写父亲“再三叮嘱”“我”给栀子花树浇水,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哪些思想情感?
(4)选文最后一句“温暖而又黯然”包含着怎样的深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佝偻的身影,微微斑白的头发以及他略带痴呆的神情”是外貌描写、神态描写;我心中一片酸楚表现了我对父亲的苍老的忧伤 之情.
(2)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照应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首尾照应.二、多处照应.对于重点部分或主要内容多次重复,或者前面的谜语在下文解答;互相补充或反复发挥,使中心更加鲜明突出.突出和强调了中心思想.“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以下文“门前的栀子花依旧烂漫地开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结构上前后照应;栀子花的美丽渲染了凄美的气氛;栀子花是母亲栽种的,因此看到花开也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再三叮嘱”是反复,表现了父亲对栀子花生长的关切之情,希望栀子树开花,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文中“花瓣有些黄了,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可以看出“温暖”因为栀子花的芳香充盈了整个房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黯然”既因为栀子花的花瓣有些黄了,又因想起了去逝的母亲和苍老孤独的父亲.
答案
(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苍老和内心的忧伤 之情.
(2)结构上前后照应;内容上渲染了凄美的气氛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再三叮嘱”写出了父亲对栀子花生长的关切之情,希望栀 子树开花,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温暖”因为栀子花的芳香充盈了整个房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黯然”既因为栀子花的花瓣有些黄了,又因想起了去逝的母亲和苍老孤独的父亲.
(2)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照应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首尾照应.二、多处照应.对于重点部分或主要内容多次重复,或者前面的谜语在下文解答;互相补充或反复发挥,使中心更加鲜明突出.突出和强调了中心思想.“栀子树开花了,青翠的绿叶间,洁白的栀子花盈盈地绽放着,散发着馥郁醇厚的芳香”以下文“门前的栀子花依旧烂漫地开着,散发着诱人的芬芳”结构上前后照应;栀子花的美丽渲染了凄美的气氛;栀子花是母亲栽种的,因此看到花开也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常见表现手法有:衬托、象征、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等.(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再三叮嘱”是反复,表现了父亲对栀子花生长的关切之情,希望栀子树开花,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文中“花瓣有些黄了,但芳香依然充盈了整个狭小的房间”可以看出“温暖”因为栀子花的芳香充盈了整个房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黯然”既因为栀子花的花瓣有些黄了,又因想起了去逝的母亲和苍老孤独的父亲.
答案
(1)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苍老和内心的忧伤 之情.
(2)结构上前后照应;内容上渲染了凄美的气氛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3)“再三叮嘱”写出了父亲对栀子花生长的关切之情,希望栀 子树开花,表达了父亲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温暖”因为栀子花的芳香充盈了整个房间,我似乎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黯然”既因为栀子花的花瓣有些黄了,又因想起了去逝的母亲和苍老孤独的父亲.
看了栀子花①门前那株栀子树开花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Streptomyces diastaticus subsp.ardesiacus NBRC 15 2020-05-17 …
在“青海高原一株树”这课中,作者说这株柳“极其平常”,又说这株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这样写矛盾 2020-05-23 …
修改下列病句病句.六处教师指着满校园的梧桐,说道:"这些树有的是几年前栽的,有的是十几年前栽的,还 2020-06-13 …
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呈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 2020-06-20 …
无土栽培是指()A.把植物直接栽种在肥料当中,让植物自动吸收这些肥料B.把植株栽培在按植物生长所需 2020-06-25 …
学校有一个长方形花池长12米,宽9米.若给花池围筑围墙,围墙长多少米?如果每平方米栽21株花,这个 2020-06-25 …
明清时期的株连九族中的九族是指哪几族?还有满门抄斩这里的满门是指哪些人? 2020-07-01 …
数学一条公路两边栽树,每8米一棵,一共栽了1402棵,(两端都栽)这条公路长多少米?如果两端不栽这 2020-07-12 …
把带芽的马铃薯块栽到土壤中,培育成新植株,这种生殖方式属于()A.出芽生殖B.无性生殖C.有性生殖 2020-07-12 …
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用两个亲本杂交,后代中高茎黄 2020-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