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八月的故乡,你好①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八月的故乡,你好    ①我怎能不怀念呢?那里有我的亲朋,有我祖先的遗骸,有我童年海浪般的憧憬和云霞般的梦幻……还有我记忆中多彩的八月。一搭上西去的汽车,我的心就像出笼的鸟,扑扑棱棱飞去了,飞到黄河古道的臂弯里,飞到杨柳矗翠的小河畔,飞到小小的四合院,衔去一束绻绻的情愫,早早地给母亲了。___
    ②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③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迭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能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天碧落,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蓝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④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⑤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插图,你那多彩斑谰、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经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雅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⑥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⑦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和小伙伴常趁大人不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们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的、带着焦急的呼吸……
    ⑧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⑨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很想打个盹儿。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地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了原野。
    ⑩哦,此时此刻,母亲是站在村头大杨树下张望呢,还是坐在灶前为她的儿子准备晚餐?是晚风吹乱了她满头苍发,还是火光映红了她多皱的脸颊?啊,再过一个时辰,我就可以乖乖娇娇地做儿子了,尽管我已是两个儿子的爸爸了。
     ⑪我的心切切的。我仿佛听到故乡的呼唤--小河用它欢唱的浪花,白杨用它朗朗的秋韵,藏在枝叶里的红枣用它甜甜的羞涩,挂在枝头上的石榴用它迷人的微笑,连场院里那座小草屋也在呼唤,用谷禾的馨香,用慈母的情怀……
(1)作者通过回忆,写出了自己童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1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第③段写作者在回家路上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作者称呼故乡时,使用了第几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如何理解文中第⑩段加点词语“乖乖娇娇”的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作者通过回忆,写出了自己童年时在故乡光脚在沙路上奔跑、偷摘酸枣、和大人们捉迷藏、坐在拉庄稼的车上唱歌.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赏析.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想立刻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以及对故乡、对母亲无尽的怀念.
(3)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第③段写作者在回家路上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在文中起奠定强烈思乡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本题考查学生叙述人称的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作者称呼故乡时,使用了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5)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乖乖娇娇”一词写出了“我”作为儿子儿时的神态,如今依旧如此,即使自己是“两个儿的爸爸了”,由此可见,“我”在母亲面前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
答案:
(1)光脚在沙路上奔跑、偷摘酸枣、和大人们捉迷藏、坐在拉庄稼的车上唱歌.
(2)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想立刻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以及对故乡、对母亲无尽的怀念.
(3)①奠定强烈思乡的感情基调;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如同和故乡对话一样,显得更加亲切.
(5)“乖乖娇娇”一词写出了“我”作为儿子儿时的神态,如今依旧如此,即使自己是“两个儿的爸爸了”,由此可见,“我”在母亲面前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