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一个励志的故事,50岁丢失毕生作品文稿,花10年的时间又写完了.请问这位作家及所写作品的名称是什么?小时候听过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写一步著作,到50岁的时候终于写成了,却

题目详情
一个励志的故事,50岁丢失毕生作品文稿,花10年的时间又写完了.请问这位作家及所写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小时候听过一个典故,说的是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家写一步著作,到50岁的时候终于写成了,却被小偷给偷走了,但是他没有放弃,振作精神,花了10年的时间又写成了那部著作.请问这位文学家叫什么名字?写的著作叫什么名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谈迁的故事.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撰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4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28岁,谈迁母亲亡故,他守丧在家,读了不少明代史书,觉得其中错漏甚多,因此立下了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符合明代历史事实的明史的志愿.在此后的二十六年中,他长年背着行李,步行百里之外.到处访书借抄,饥梨渴枣,市阅户录,广搜资料,终于卒五年之功而完成初稿.以后陆续改订,积二十六年之不懈努力,六易其稿,撰成了百卷400多万字的巨著《国榷》.岂料书稿即将付印前(清顺治四年1647年 8月)书稿被小偷盗走,他满怀悲痛,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终于完成新稿.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涉北京,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遗文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使这部呕心沥血之巨作得以完成.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谈迁重编《国榷》的事迹也被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列入课文,作者蒋光宇,题目为《厄运打不垮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