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如图甲所示,与x轴成45°角的虚线OM和EF以及弹性挡板GH把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分割成Ⅰ、Ⅱ、Ⅲ、Ⅳ四个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内均有理想边界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

题目详情
如图甲所示,与x轴成45°角的虚线OM和EF以及弹性挡板GH把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分割成Ⅰ、Ⅱ、Ⅲ、Ⅳ四个区域,Ⅰ、Ⅱ、Ⅲ三个区域内均有理想边界的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Ⅳ为真空,若不断有初速度为零且
q
m
=103C/kg的带正电粒子经过图乙所示电压加速后,由P点垂直x轴方向进入 I区域,已知B1=B3=1T,B2=0.5T,OP=0.4m,EF和GH间的水平距离为d=0.16m.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和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求:
作业帮
(1)带电粒子在 I区域里运动的最大轨道半径;
(2)带电粒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离开Ⅱ区域所用的最短时间;
(3)若带电粒子与弹性板GH相碰后速度大小和电量不变,碰撞前后速度方向与弹性板GH夹角相等,则第一次进入Ⅲ区域的带电粒子从EF边界离开磁场时出射点到进入点的距离l的取值范围.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作业帮作业帮 (1)设带电粒子由P点进入Ⅰ区域时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得:
qU=
1
2
mv2…①
由乙图知5V≤U≤20V…②
联立①②并带入数据解得:100m/s≤v≤200m/s…③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Bqv=m
v2
R
…④
由④式知,当v=200m/s时粒子在Ⅰ区域运动半径最大,设为Rm,带入数据解得:
Rm=0.2m…⑤,
(2)依题意有B1=2B2,由④式可知,带电粒子在Ⅱ区域的轨道半径是Ⅰ区域轨道半径的2倍,由几何关系知,进入Ⅱ区域的粒子将由P点正上方同一Q点沿水平方向离开Ⅱ区域经Ⅳ区域进入Ⅲ区域,如答图甲所示:
由图可知,当v=200m/s时,由⑤式可知,带电粒子从P点出发经O点进入Ⅱ区域,到第一次粒子Ⅱ区域所用的时间最短为:t=t1+t2…⑥,
其中t1为粒子在Ⅰ区域的运动时间为:t1=
T1
2
…⑦,
t2为粒子在Ⅱ区域的运动时间为:t2=
T2
4
⑧,
T1、T2分别为带电粒子在Ⅰ区域和Ⅱ区域的运动周期,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为:T=
2πR
v
…⑨,
由④⑨式得:T1=
2πm
qB1
T2=
2πm
qB2
…(10),
联立⑥⑦⑧(10)式并带入数据解得:t=6.18×10-3s…(11)
(3)由(2)可知,所有粒子将从EF边界的同一点A进入Ⅲ区域,如答图乙所示,由③④式可知,
粒子在Ⅲ区域运动的轨道半径范围为:0.1m≤R≤0.2m…(12),
当运动轨迹刚好与GH相切时,粒子向下运动最远,此时半径R=0.16m,粒子到达最远,有:AC=2R=0.32m…(13),
当粒子轨道半径最小时,有:AD=2Rn=0.20m…(14),
当粒子轨道半径最大时,与弹性板GJ相碰于N点,由几何关系得:
AK=Rm-
Rm2-d2
=0.08m…(15),
根据对称性可知,粒子反弹后交EF于S点,所以有:AS=2AK=0.16m<AD=0.2m…(16),
因此,第一次进入Ⅲ区域的带电粒子从EF边界离开磁场时出射点到进入点的距离范围为:0.16m≤l≤0.32m.
答:(1)带电粒子在 I区域里运动的最大轨道半径为0.2m;
(2)带电粒子从P点出发到第一次离开Ⅱ区域所用的最短时间为6.18×10-3s;
(3)第一次进入Ⅲ区域的带电粒子从EF边界离开磁场时出射点到进入点的距离l的取值范围为0.16m≤l≤0.32m.
看了 如图甲所示,与x轴成45°角...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