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餐桌上的谜底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

题目详情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     (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⑪那年,我11岁。
(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第②段处填___,理由是___。
第⑥段处填___,理由是___。
(2)①-②段写“我”小时候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你创作,用神态描写突出表现一下“我”的馋样。
(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是如何解答的?请品味母亲这种做法的妙处。
(4)第⑩段写到“我哭了”,请你解读“我”为什么哭呢?
(5)“餐桌上的谜底”到底是什么?读过全文,请你揭开谜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是对学生词语推断概括能力的考查,根据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对句子的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即可.①处用挪;把那种想吃,又害羞的样子表现了出来,并与前文中的“移动脚步”相应.②处用支撑;更能突出劳动的艰辛.
(2)本题的考点是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解答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心理).“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到邻居家门边”运用(行动)动作描写.神态:我出神的盯着邻居家的门口,鼻子不停的抽动.
(3)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从下文妈妈让孩子亲身体验.可以看出她善于教育孩子,不空讲道理,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孩子得到最真切、更珍贵的感受.
(4)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为妈妈的教育和辛劳而感动;为自己艰辛的付出而感动;为拥有的人生体验而幸福.
(5)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按顺序找到相应段落,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从母亲带我挖土方,费尽力气才赚了20元钱知道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即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答案
(1)挪;把那种想吃,又害羞的样子表现了出来,并与前文中的“移动脚步”相应.支撑;更能突出劳动的艰辛.
(2)(行动)动作描写.神态:我出神的盯着邻居家的门口,鼻子不停的抽动.
(3)妈妈让孩子亲身体验.她善于教育孩子,不空讲道理,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孩子得到最真切、更珍贵的感受.
(4)为妈妈的教育和辛劳而感动;为自己艰辛的付出而感动;为拥有的人生体验而幸福.
(5)知道了邻居餐桌上的谜底,即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