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一个正方形线圈匝数为n,边长为L,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线圈从中性面开始计时,线框做角速度为ω的匀速圆周运动,转轴为OO′,如图所示.(1)请证明:该线圈产生的感应
题目详情

(1)请证明:该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nBL2ωsinωt
(2)在上面的发电装置中,如果输出的电压220V,输出的电功率为44kW,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2Ω,如果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升压,经输电线路后,再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供给用户使用.
①画出全过程输电线路的电路图.
②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
③若不经过变压而经导线直接送到用户,求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证明:

如图所示,正方形边长L切割磁感线
产生电动势e1=BLV⊥=BLVsinωt
而线速度V=
所以:e1=BL
sinωt
因有两个边切割,且有n匝
则有:e=2n e1=nBL2ωsinωt;
(2)①画电路图;

②在升压变压器处
=1:10
降压变压器处U3=U2-△U
U2=10U1=220×10=2200V=2200-4=2196V;
I2=
=
=20A
由
=10:1
线路损失电压△U=I2R=20×0.2=4V
得:U4=
=
=219.6V
P4=P-△P=44000-80=43920W
线路损失功率△P=I22R=202×0.2=80W;
③经导线输送的电流为I=
=
=200A
用户电压U4=220-40=180V
导线损失电压△U=IR=200×0.2=40V
用户得到功率P4=44000-8000=36000W
导线损失功率△P=I2R=2002×0.2=8000W
答:(1)证明过程如上所述;
(2)①全过程输电线路的电路图如上图所示;
②用户得到的电压219.6V和电功率43920W;
③若不经过变压而经导线直接送到用户,用户得到的电压180V和电功率36000W.

如图所示,正方形边长L切割磁感线
产生电动势e1=BLV⊥=BLVsinωt
而线速度V=
Lω |
2 |
所以:e1=BL
Lω |
2 |
因有两个边切割,且有n匝
则有:e=2n e1=nBL2ωsinωt;
(2)①画电路图;

②在升压变压器处
U1 |
U2 |
降压变压器处U3=U2-△U
U2=10U1=220×10=2200V=2200-4=2196V;
I2=
P2 |
U2 |
44000 |
2200 |
由
U3 |
U4 |
线路损失电压△U=I2R=20×0.2=4V
得:U4=
U3 |
10 |
2196 |
10 |
P4=P-△P=44000-80=43920W
线路损失功率△P=I22R=202×0.2=80W;
③经导线输送的电流为I=
P |
U |
44000 |
220 |
用户电压U4=220-40=180V
导线损失电压△U=IR=200×0.2=40V
用户得到功率P4=44000-8000=36000W
导线损失功率△P=I2R=2002×0.2=8000W
答:(1)证明过程如上所述;
(2)①全过程输电线路的电路图如上图所示;
②用户得到的电压219.6V和电功率43920W;
③若不经过变压而经导线直接送到用户,用户得到的电压180V和电功率36000W.
看了 一个正方形线圈匝数为n,边长...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磁性水雷是一种非触发式水雷,它利用可绕轴转动的小磁针来控制引爆电路.当军舰被地磁场磁化变成一个浮动 2020-07-04 …
下列关于磁体和磁场的说法,错误的是()A.磁体周围一定存在磁场B.条形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 2020-11-01 …
陶瓷很难像黄金那样做成很细的丝线,是因为它不具有()A.导电性B.延展性C.弹性D.磁性 2020-11-02 …
小明按照物理属性的不同将六种物品分成了a、b两组.其中a组有铜条、铅笔芯、塑料绳;b组有矿泉水、水银 2020-11-21 …
请你阅读下面一篇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磁性是物质的一种普遍属性,指物质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的性质. 2020-12-22 …
与永磁体相比较,电磁铁的优点主要是()A.磁性可以更强B.体积可以更小C.容易控制磁性强弱和改变磁极 2020-12-22 …
与永磁体相比较,电磁铁的优点主要是()A.磁性可以更强B.体积可以更小C.容易控制磁性强弱和改变磁极 2020-12-22 …
陶瓷很难象黄金那样做成很细的丝线,是因为它不具有()A.导电性B.延展性C.弹性D.磁性 2020-12-24 …
射箭运动中使用的弓,其主要制造材料应具备以下哪种物理属性()A.延展性B.导热性C.弹性D.磁性 2020-12-24 …
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28HNO3═9Fe(NO3)x+NO↑+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