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
题目详情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
【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记录和解释】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_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___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
Ⅱ.沉淀只有BaCO3
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___(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___,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___,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___(写化学式).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___.
【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组合物质 | H2SO4 NaOH | H2SO4 NaCl | H2SO4 Na2CO3 | H2SO4 Ba(NO3)2 | NaOH Ba(NO3)2 | Na2CO3 Ba(NO3)2 |
(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_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③的化学方程式___.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___生产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
Ⅱ.沉淀只有BaCO3
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___(请补充完整实验操作和观察到的现象),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___,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___,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___(写化学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提出问题】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产生了兴趣,通过分析使用的药品可知,要探究的问题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记录和解释】(1)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所以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实验结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实验1】碳酸钡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分析可知,清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②硫酸和氯化钠不会反应,
③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④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
⑤硝酸钡和氢氧化钠不会反应,
⑥碳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废液混合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钠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不会转化成沉淀,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废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Cl-、NO3-、Ba2+;
【处理废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所有的钠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所以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是NaNO3.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记录和解释】(1)①;
(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实验结论】水或气体;
【实验1】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2】稀硫酸;
【解释与结论】Na+、Cl-、NO3-、Ba2+;
【处理废液】碳酸钠;
【交流与反思】NaNO3.
【记录和解释】(1)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硫酸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不会反应,所以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①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实验结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气体或水,所以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产生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实验1】碳酸钡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通过分析可知,清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②硫酸和氯化钠不会反应,
③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④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
⑤硝酸钡和氢氧化钠不会反应,
⑥碳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
废液混合后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碳酸钡沉淀,钠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不会转化成沉淀,量取少量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硫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废液中含有钡离子,所以清液中含有的离子是Na+、Cl-、NO3-、Ba2+;
【处理废液】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为了防止污染环境,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所有的钠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所以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是NaNO3.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记录和解释】(1)①;
(2)H2SO4+Na2CO3=Na2SO4+H2O+CO2↑;
【实验结论】水或气体;
【实验1】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2】稀硫酸;
【解释与结论】Na+、Cl-、NO3-、Ba2+;
【处理废液】碳酸钠;
【交流与反思】NaNO3.
看了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能取得显著效果的最主要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代表了广大人民 2020-04-05 …
“办理军机处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2020-06-21 …
明朝末期,出现了《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途程》和《天下路程图引》等大量详细介绍国内各地交通条件和 2020-07-05 …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教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A.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当时统治阶级 2020-07-11 …
为什么用VLOOKUP公式,有的可以对应,有的显示错误值呢?为什么用VLOOKUP公式,有的可以对 2020-07-23 …
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对 2020-11-04 …
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统一六国后修订并完善了《秦律》;此时的罗马法律朝着万民法方向发展。这两种法律都( 2020-11-07 …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反映的现象不会出现的结果是 2020-11-12 …
观察下图,依据书写的字体判断,古代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A.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B.体现了汉字发展为 2020-11-23 …
秦朝推行“书同文”的措施()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代替其他文字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成为后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