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A、B、C、D、E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其转化关系如图:请回答:(1)若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常温下,D为无色气体,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①组成A
题目详情
A、B、C、D、E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B是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其转化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若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常温下,D为无色气体,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A与冷水剧烈反应
b.C与水反应可生成B
c.E与酸反应可生成D
(2)若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是黄绿色气体.
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上述反应中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B的体积为___(标准状况).
请回答:

(1)若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常温下,D为无色气体,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①组成A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填字母).
a.A与冷水剧烈反应
b.C与水反应可生成B
c.E与酸反应可生成D
(2)若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D是黄绿色气体.
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②上述反应中转移1.2mol电子时,生成B的体积为___(标准状况).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若C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含有Na元素;常温下,D为无色气体,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D为CO2,二者反应生成单质B,则C为Na2O2,B为O2,E为Na2CO3,单质A为Na.
①组成A的元素为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A族;
②a.钠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故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故b正确;
c.碳酸钠与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故选:abc;
(2)若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为NH3,D是黄绿色气体,则C为Cl2,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与E,则B为N2,A为H2,E为HCl或NH4Cl.
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NH3+3Cl2=N2+6NH4Cl或2NH3+3Cl2=N2+6HCl,
故答案为:8NH3+3Cl2=N2+6NH4Cl或2NH3+3Cl2=N2+6HCl;
②上述反应中转移1.2mol电子时,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氮气物质的量为
=0.2mol,标况下其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故答案为:4.48L.
①组成A的元素为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I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A族;
②a.钠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氢气,故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故b正确;
c.碳酸钠与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故选:abc;
(2)若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C为NH3,D是黄绿色气体,则C为Cl2,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氮气与E,则B为N2,A为H2,E为HCl或NH4Cl.
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NH3+3Cl2=N2+6NH4Cl或2NH3+3Cl2=N2+6HCl,
故答案为:8NH3+3Cl2=N2+6NH4Cl或2NH3+3Cl2=N2+6HCl;
②上述反应中转移1.2mol电子时,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生成氮气物质的量为
| 1.2mol |
| 2×[0-(-3)] |
故答案为:4.48L.
看了 A、B、C、D、E是中学化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想起过往回头看见时光来到这城市一个人欣赏我会迷茫周遭冷漠眼光抛不开 2020-06-08 …
右肾集合系统分离约:11mm,右侧输尿管上段内径约:12mm,其中上段内见一约6mm*3mm的强回 2020-06-18 …
怎么改?星期天,他穿着洁白的衬衣衣服,回乡下参加家乡田园风光.见到漫山遍野地里的蔬菜真多,有萝卜、 2020-06-27 …
说出下列诗句的共同点.1.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020-06-29 …
语言运用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李白:君不见,黄河 2020-07-01 …
为什么夹角的N倍等于90度反射回的光线沿原光路返回?一个夹角,一束平行于一边的光线入射,经多次反射 2020-07-10 …
散光是怎么回事?看见的事物是什么样子? 2020-11-25 …
请问这些现象是些什么病?超声检查双肾大小,位置,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光整,实质回声均质,左肾肾内 2020-12-21 …
像大风吹散残存的浮云一样所形容的成语是具体题目是:今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番茄炒蛋,我像 2021-01-13 …
时光深处,岁月静好.其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所指,求高人从语法与修辞角度分析一下.如非以修辞及语法角度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