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模拟实验,请回答:试管馒头加入的液体搅拌与否温度时间冷却加碘1号碎屑唾液2ml搅拌37102滴2号碎屑清水2ml搅拌3710
题目详情
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模拟实验,请回答:
(1)把馒头切碎是模拟口腔中的______.
(2)加入碘液后,3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2、3号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3)把三支试管放人37度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______.
试管 | 馒头 | 加入的液体 | 搅拌与否 | 温度 | 时间 | 冷却加碘 |
1号 | 碎屑 | 唾液2ml | 搅拌 | 37 | 10 | 2滴 |
2号 | 碎屑 | 清水2ml | 搅拌 | 37 | 10 | 2滴 |
3号 | 成块 | 唾液2ml | 不搅拌 | 37 | 10 | 2滴 |
(2)加入碘液后,3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2、3号______,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3)把三支试管放人37度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人吃食物时,牙齿能将食物切断、撕裂、磨碎,通过舌的搅拌,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把馒头切碎模拟口腔中的牙齿的咀嚼作用,搅拌模拟口腔中舌的搅拌作用.
(2)碘液遇淀粉变蓝.1号试管内不变蓝是因为馒头屑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2号试管内变蓝,是清水中不含有唾液淀粉酶,馒头屑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3号试管内变蓝,这个现象说明舌的搅拌作用扩大了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加入碘液后,3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 不变蓝,这个现象说明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2、3号 变蓝,这个现象说明 试管内存在淀粉,未被充分消化.
(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人体内的温度是37℃左右,因此把三支试管放人37度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37℃接近人体温度,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最佳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故答案为:(1)牙齿的作用;
(2)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变蓝;试管内存在淀粉,未被充分消化.
(3)接近人体温度,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最佳的催化作用.
(2)碘液遇淀粉变蓝.1号试管内不变蓝是因为馒头屑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成麦芽糖;2号试管内变蓝,是清水中不含有唾液淀粉酶,馒头屑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3号试管内变蓝,这个现象说明舌的搅拌作用扩大了唾液淀粉酶与淀粉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淀粉的消化作用.因此加入碘液后,3支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1号 不变蓝,这个现象说明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2、3号 变蓝,这个现象说明 试管内存在淀粉,未被充分消化.
(3)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等,人体内的温度是37℃左右,因此把三支试管放人37度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37℃接近人体温度,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最佳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故答案为:(1)牙齿的作用;
(2)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变蓝;试管内存在淀粉,未被充分消化.
(3)接近人体温度,唾液淀粉酶才能发挥最佳的催化作用.
看了 表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一数学题根据规律填上合适的数:(1)1,8,27,64,,216:;(2)2,5,10,7,,3 2020-05-13 …
表1的A1=表2的B1,表1的A2等于表2的B1,表1的A2等于表3的B1,如此多个工作表的公式设 2020-05-16 …
1+2=3的验证过程是陈景润的对吗,谁知道是怎样验证的啊,我只是好奇而已,不过尽量回答哦! 2020-07-23 …
如图所示,R1=4欧姆,R2=R3=8欧姆,电源电压为6伏特,电流表1、电流表2、电流表3的示数分别 2020-11-01 …
观察下列表中正方形格内数字的生成规律:表1的所有数为1,表2所有数的和为17,表3的所有数和为65设 2020-11-08 …
正方形数表,表1的所有数的和是1,表2的所有的数和是17,表3的所有数和是65,要具体步骤设表n中的 2020-11-17 …
(2009•杭州)学校医务室对九年级的用眼习惯所作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 2020-12-14 …
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形图和表3的条 2020-12-22 …
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形图和表3的条 2020-12-22 …
学校医务室对七年级学生的用眼习惯进行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空缺的部分反映在表2的扇形图和表3的条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