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2013•江苏模拟)图是实验室用乙醇与浓硫酸和溴化钠反应来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省去了加热装置.有关数据见表:表.乙醇、溴乙烷、溴有关参数乙醇溴乙烷
题目详情

表.乙醇、溴乙烷、溴有关参数
乙醇 | 溴乙烷 | 溴 | |
状态 | 无色 液体 | 无色 液体 | 深红棕色 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1.44 | 3.1 |
沸点/℃ | 78.5 | 38.4 | 59 |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2)写出溴化氢与浓硫酸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Br+H2SO4(浓)
SO2+Br2+2H2O
| ||
2HBr+H2SO4(浓)
SO2+Br2+2H2O
.
| ||
(3)图中试管C中的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_.
(4)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5)为除去产品中的一种主要杂质,最好选择下列______(选填序号)溶液来洗涤产品.
A.氢氧化钠 B.碘化亚铁 C.亚硫酸钠 D.碳酸氢钠
(6)第(5)步的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反应中加入少量的水,防止反应进行时发生大量的泡沫,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和避免HBr的挥发,故abc正确;
故答案为:a、b、c;
(2)溴化氢与浓硫酸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溴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
SO2+Br2+2H2O;
故答案为:2HBr+H2SO4(浓)
SO2+Br2+2H2O;
(3)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通过冷却得到溴乙烷,减少溴乙烷的挥发;
故答案为:增加获得溴乙烷的质量;
(4)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高于38.4°C溴乙烷全部挥发蒸馏出来;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蒸馏出溴乙烷;
(5)A.氢氧化钠,加氢氧化钠会引起溴乙烷水解,故A错误;
B.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加碘化亚铁会引入碘单质杂质 故B错误;
C.加亚硫酸钠只与溴反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和溴单质、溴乙烷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6)洗涤产品分离混合物需要在分液装置中,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遵循“上吐下泻”原则;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故答案为:a、b、c;
(2)溴化氢与浓硫酸加热时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溴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Br+H2SO4(浓)
| ||
故答案为:2HBr+H2SO4(浓)
| ||
(3)导管E的末端须在水面以下,通过冷却得到溴乙烷,减少溴乙烷的挥发;
故答案为:增加获得溴乙烷的质量;
(4)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高于38.4°C溴乙烷全部挥发蒸馏出来;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蒸馏出溴乙烷;
(5)A.氢氧化钠,加氢氧化钠会引起溴乙烷水解,故A错误;
B.除去溴乙烷中的少量杂质Br2,加碘化亚铁会引入碘单质杂质 故B错误;
C.加亚硫酸钠只与溴反应不与溴乙烷反应,故c正确;
D.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和溴单质、溴乙烷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6)洗涤产品分离混合物需要在分液装置中,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烧杯,遵循“上吐下泻”原则;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烧杯;
看了 (2013•江苏模拟)图是实...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科考队员乘坐橡皮艇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科考队员为参考系,橡皮艇是运动的B、 2020-03-31 …
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海宁参观钱江潮时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此处的“世界 2020-04-06 …
我们生产聚合氯化铝,如果采用铝酸钠调节pH,应该怎么操作呢好像铝酸钠要在氢氧化钠里面才稳定一点的如 2020-07-05 …
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橡皮艇为参 2020-11-06 …
今年4月同学们参加了江苏省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2020-11-06 …
“六一”期间,青年旅行社推出A、B两种优惠方案A:阳江一日游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阳江 2020-11-12 …
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用天平称量固体氢氧化钠要用容器盛装才能称量.若用质量为23.1g的小烧杯作容器, 2020-11-16 …
火焰炉原子吸收测氯化钠原料里面铜含量据说氯化钠会有电离干扰,看到很多都是加入钾盐减少干扰,但我这个原 2020-11-16 …
注射用硫代硫酸钠静推是多久时间~~今天有个病人在上级医院带回了注射用硫代硫酸钠针与10ml氯化钠要求 2020-12-14 …
三月份,东台市文明办在全市招募志愿者参加志愿江苏服务平台(JiangsuVolunteerServi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