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求吕氏春秋-察传中的几节的翻译第一节,从“夫传言不可不察”到“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第二节。从“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到“则曰:“晋师乙亥涉河也。””第三节
题目详情
求【吕氏春秋-察传】中的几节的翻译第一节,从“夫传言不可不察”到“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第二节。从“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到“则曰:“晋师乙亥涉河也。”” 第三节,从“辞多类非而是”到“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所以说狗像玃,玃像猕猴,弥猴像人,但人与狗相比较就相差甚远。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对关于人的议论一定要用道理加以验证。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舜让夔当乐正。夔于是正定六律,和谐五声,以协合八方民乐,因而天下尽都归服。重黎还想多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外出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边。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后,就传言说:“丁氏挖井时挖得一个人。”国人们谈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君就让人向丁氏了解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不是从井里挖到一个人。”根据传闻寻求贤能的人,如果像这样不加审察便信以为真,还不如没有听到传闻。 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道理,不可不弄明白,这是连圣人都要慎重对待的。既是如此该怎么慎重对待呢?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看了 求吕氏春秋-察传中的几节的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乙丙三人走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丙从B地甲乙丙三人 2020-03-30 …
甲乙练习跑步,甲从东村,乙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800米,乙每小时行960米两人相遇后乙 2020-03-30 …
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路陆近40千米,上午10点,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下午1点,一辆车从甲地开往 2020-05-16 …
某人从甲地区乙地 上坡速度3千米/h 平地4千米/h 下坡 5km/h 已知 从甲到乙 需要54分 2020-05-17 …
一辆客车每小时行了6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了24分钟,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从乙地到丙地行了5分之 2020-05-20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译文是什么啊? 2020-05-21 …
一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5小时,一辆货车从甲地到乙地要7小时,两辆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 2020-06-03 …
一个商人要把四匹马从甲运到乙A马从甲到乙要用1小时B要2小时C要4小时D要5小时,每次商人只能运? 2020-06-12 …
甲乙两个仓库各有粮食若干吨,从甲仓库运出1/3到乙仓库后,又从乙仓库运出2/7到甲仓库,这时甲乙两 2020-07-07 …
甲、乙两地相距23千米,A从甲地到乙地,在乙地停留20分钟后,又从乙地回到甲地;B从乙地到甲地,在 2020-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