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 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2分)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2分)] 材料三: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2分) 材料四: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五: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2分)结合材料五,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2分) 材料六: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5)结合材料六,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2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2分) 材料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6)依据材料七,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2分) 材料八: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7)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八的观点。 (6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特点: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3)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4)唐太宗主张百官商议、宰相筹划、皇帝决策。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巩固统治。 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 (5)儒家传统伦理、士大夫阶层、祖宗家法。 原因:儒家虽然主张积极参与政治,但是以君主的行为是否符合儒家的政治理想为标准;士大夫阶层认为“道统”高于“政统”;宗法制确立以来,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尊祖敬宗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 (6)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7)观点: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背景: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全面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评价: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虽未在当时产生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 |
|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因为它正代表着反帝国主义的精神 2020-05-13 …
对投资者而言,保本型理财计划一定不存在本金风险。( ) 2020-05-21 …
以下有关外汇“期权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保本型的外汇存款投资产品,不存在本 2020-05-30 …
《汉字之美》阅读分析题汉字之美李倩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学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 2020-07-05 …
阅读《汉字之美》,完成问题。汉字之美①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学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 2020-07-05 …
历社有必要将笔记记在笔记本上吗?(初中)我是初中生,大家觉得历社有必要将笔记记在本上吗?我觉得不记 2020-07-08 …
有位社会学家曾这样说过: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指这个民族的人已经全部不存在了,而在于这个民族的人身上 2020-11-04 …
(2004淮安)阅读下文,完1-4题。汉字之美李倩①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学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 2020-11-12 …
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这里的“不同”在本质上指[]A.各个集团在政治 2020-11-21 …
阅读李倩的《汉字之美》,然后做题。①曰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