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

题目详情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的政治改革,材料未涉及“贬抑秦始皇”,故A项错误;
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
颛顼是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淮南子》保存了部分神话材料,而“秦琅邪石刻”是考古资料,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故C项正确;
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故选C.
看了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  2020-05-16 …

庄子寓言混沌之德寓意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  2020-06-12 …

三题浑沌之死的练习原文:南海之帝为悠,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悠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  2020-06-21 …

《凿混沌》翻译古文原文: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浑沌  2020-06-29 …

《庄子》二则混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①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  2020-07-13 …

阅读《〈庄子〉二则》,完成14-17题。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  2020-07-13 …

庄子•应帝王中的混沌那一节表达的是什么?原文: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  2020-07-13 …

英语翻译北海之帝为悠,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悠和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悠和忽谋  2020-11-13 …

阅读《〈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  2020-11-13 …

阅读《浑沌之死》,回答问题。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  202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