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1)“郑兴家族
( 30 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河南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整理)
( 1 )“郑兴家族现象”在东汉豪族中具有普遍性。据材料一,从政治、文化两方面概括郑兴家族的特征,( 4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类现象的影响。( 4 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使“今骧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千年土地八百主”,高官大族也可能“家世零替”。如何整合族人、延续世系、复兴宗法成为宋代士大夫面临的共同难题。于是,以建宗祠、置族田、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为主要特征的宗法家族制度得以全面复兴。
按照宗法制度,在祠堂祭祀中应当按辈分排列祖先的地位。但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所以引起了当时卫道之士的批评。(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宗法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原因,( 6 分)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宗法家族制度发生的变化。( 2 分)
材料三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 1927 ~ 1929 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 3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 4 分)应怎样修改,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4 分)
材料四 1984 年 11 月,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编好 <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 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修谱、续谱之风在各地悄悄兴起。近二十年尤其是 2000 年后的近十年中,民间新修族谱大量出版。新修族谱中,妇女也可填名入谱,入继、入赘、改嫁、非婚生子嗣等入谱基本全部放弃了传统“义例”中的严厉规定,基本不再有各宗之间因大小宗、因外娃子嗣的“名分”、因族产祀田归属争得你死我活的现象。地方政府也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比如,编《太原王氏》,起因是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编汾阳郭氏资料是为了郭台铭和富士康。上月河南新郑在中央某大报上登整版“黄帝公祭大典”消息,下面排的是 29 个本地招商项目。(据《民间修家谱热调查》)
( 4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修撰家谱反映出的特点。( 4 分)指出撰修家谱的社会价值。( 2 分)
【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宋代商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
近代中国反侵、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
【答案】 答案:
( 1 )特征:政治上累世高官;文化上经学传家(或“通晓儒学;世代为官”)。( 4 分)
影响:东汉豪族将权力与文化不断结合,既有利于弘扬儒学和推动豪族的儒化;( 2 分)又促使门阀士族制度形成(或“为东汉末年的豪强割据埋下了隐患”)。( 2 分)
( 2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频繁,贫富转化迅速; ( 2 分)士族没落、庶族崛起;( 2 分)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兴起。( 2 分)
变化:祭祀中祖先地位的排列,从仅按辈分变为亦重视身份和经济实力。( 2 分)
( 3
)
有违材料的结论 | 修改后的结论 |
结论 1 ( 2 分) | 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 2 分) |
总结论( 2 分) | 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 2 分) |
( 4 )特点:政府引导,民间积极响应;新修族潜普遍体现出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基本摆脱了传统宗法观念的糟粕;但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趋于功利化,成为招商引资、开办旅游项目的附庸。(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价值:有利于保存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有利于传承家族的历史记忆;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 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者也可同等给分)
解析:( 1 )材料中已经提到“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迁”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先向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靠拢。宋代出现“家族零替”的原因材料已经告知,学生若熟悉“千年土地八百主”(某年高考题),就知道指的是历史上的“土地兼并”现象,而土地兼并不仅仅是地主,还有通过商业起家的大商人,他们依托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环境起家,并大规模买田置地,加剧了土地兼并的风潮。所以宋代家族制度全面复兴的经济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土地兼并频繁的出现。政治上体现为宋代对科举取士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这进一步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地位,世族没落,庶族兴起。最后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理学讲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些都与家族复兴密切相关。( 2 )材料中已经提及,关键词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这就说明清朝家族宗法地位关注的是身份和经济实力。( 3 )本问在结论 1 处,还设置了一个概念性的问题:何为阶级斗争?史实 1 中“曾天宇的家族”势力强大,他们能短时间内召集万人攻打县城,并不因为“阶级斗争意识深入乡村”,“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是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而“曾天宇的家族”攻打县城并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因为该家族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家族势力的存在, 1927 至 1929 年的近代中国的阶级斗争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一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土地革命;一是蒋介石的反动派与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队伍。这两者史实 1 都不满足,所以结论 1 是错误的。总结论的错误比较明显,没有认识到史实 3 ,即宗族组织对革命的阻碍也是明显的。所以宗族组织对革命的作用是建设与破坏并举的。( 4 ) “特点”可以根据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出答案,如“妇女也可填名入谱”说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而“地方政府公开编写某些姓氏谱牒”表明修谱获得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政府修谱更多为了“缅、泰华侨的热烈需求”也表现改革开放后修谱的功利性特点。 “社会价值”可将此问换个方式:“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家族修谱有和历史作用?”这样就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综合归纳。
克罗地亚学者纳达•道基说:“我们已经看到了南斯拉夫的垮台以及其他欧洲的社会主义的垮台。但是,这并不 2020-04-07 …
元灭南宋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主要是因为[]A、当时南宋政权十分腐朽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C、 2020-06-17 …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南社谢氏始祖于南宋为避战 2020-07-28 …
南社村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南社谢氏始祖于南宋为避战乱 2020-11-12 …
精通英文的朋友们麻烦帮忙翻译一下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南社村这个地址翻译成英文是什么十万火急在线等填写境 2020-11-13 …
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实行社会主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只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2020-12-14 …
如图所示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美国的一种社会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南北战争前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 2020-12-18 …
我爱我家材料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則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201 2020-12-18 …
1936年12月1日,中研院等七学术机关通电全国讨张;1936年12月16日,南京时事月报社、中苏文 2021-01-1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老舍文集》--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B.《社戏》-- 202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