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六韬兵法:文韬舞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的内容?

题目详情
六韬 兵法:文韬 舞韬 龙韬 虎韬 豹韬 犬韬的内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六韬》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篇,每篇又细分数章,一共六十章.
  像《孙子兵法》在西汉之后忽然失踪了一样,《六韬》在秦汉时期为人们所绝口不提,到三国时候,又神秘地冒了出来.《三国志·先主传》注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志意.”
  到了唐朝,长孙无忌撰《隋书·经籍志》,载《太公六韬》五卷,注曰:“周文王师姜望撰.”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六韬》.此后,唐、宋、明诸史均认为《六韬》为姜尚所撰.
  由此,有专家认为,《六韬》用词浅近,通俗易懂,与《尚书》的语言风格截然不同,不像姜太公那个时代的作品,所以,此书可能是后人伪托之作.
  有清一代,乾隆皇帝广招天下学者编纂《四库全书》,同时编辑《四库全书总目》.在“总目提要”中,编者专门举例证明《六韬》是伪书.
  其实,《六韬》伪托不伪托,并不重要,关键是书中内容确实是姜太公军事思想和谋略的集中体现,这当没有异议.况且,姜太公时尚没有印刷术,传播全靠手抄,就是姜太公亲书的《六韬》,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也难免会增添和删节,加进些个人的东西.
  所以,争论书是不是姜太公亲书,没有多大意义.
  在《六韬》中,我们可以看到姜太公卓绝的见识和非常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直到今天,这些看来都精妙绝伦,成为政治家、谋略家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六韬》中的“文韬”有如下记述: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唯仁人能受正柬,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
  文王问太公曰:“原闻为国之大务,欲使主尊人安,为之奈何?”
  太公曰:“爱民而已.”
  文王曰:“爱民奈何?”
  太公曰:“利而勿害,成而勿败,生而勿杀,与而勿夺,乐而勿苦,喜而勿怒.”文王曰:“敢请释其故.”
  太公曰:“民不失务,则利之;农不失时,则成之;省刑罚,则生之;薄赋敛,则与之;俭宫室台榭,则乐之;吏清不苛扰,则喜之.民失其务,则害之;农失其时,则败之;无罪而罚,则杀之;重赋敛,则夺之;多营宫室台榭以疲民力,则苦之;吏浊苛扰,则怒之.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断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被世人尊崇为“谋圣”,姜太公的谋略不仅表现在牧野一战和对齐地的治理上,他早年直钩垂钓等待文王,也是其智慧、谋略的真实体现.图为卫辉市太公泉镇传说姜太公当年钓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