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4.下列对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属文,通 历。                 步:推算

B. 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 其多     资:资助

D.非 匹夫,君德亦然               特:只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直接表明孔颖达“博学”和“忠直”的一组是(3分)

A.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B.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C.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D.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

B.孔颖达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首先概括了孔子那句话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具体解释了各句的意思,接着进一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的事情中。

C.孔颖达奉帝命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过失,下诏褒扬他,并拜他为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

D.孔颖达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5分) 

(2)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5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4.C

5.B

6.C

7.(1) 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句意2分。“造”1分,“不之礼”1分,“质” 1分。)(2) 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 (句意2分。 “面折”1分,“虽”1分,“恨”1分。 )

【解析】

4.

试题分析:资:获取。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C对应的原文“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大概意思为“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    )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对象应是“从知识少的那些人那里”,选项为“资助”自己不懂的东西,显然不通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是“直接”表明,对象是“孔颖达 ”性格特征是 “博学”和“忠直”, A项后句说的是皇帝对孔颖达的赞许和赏赐,陈述的对象是皇帝而不是孔颖达;这是侧面烘托,不是直接表达。C项的前句说的是孔颖达学习勤奋刻苦,表达的是学习过程,不能表现“博学”的结果,属于答非所问的错误。D项的前句有错误。在语境中,陈述的对象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所以此句是断章取义,明显是错误的。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C对应的原文“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奉皇太子命令撰著,下诏褒扬是帝幸太学观释菜一事中孔颖达上《释奠颂》后的事,选项事件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造——拜访,不之礼——对他不很礼遇(宾语前置),质——提出,大——非常。 (2)数——屡次,面——当面(名词作状语—),折——批评,虽——即使,恨——遗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孔颖达,字仲达,是冀州衡水人。八岁就从师学习,一天能够诵记千余言,还能默读熟记《三礼义宗》。长大以后,通晓服氏的《春秋传》、郑氏的《尚书》、《诗经》、《礼记》,王氏的《易经》,擅长写文章,精通推算岁时节侯的方法。曾去拜访同郡的刘焯,刘焯名重海内,起初对他不很礼遇。当他提出疑问请教后,刘焯就非常敬畏佩服他了。

隋朝大业初年,考中明经高等,授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把天下儒官召集到东都,下诏国子秘书学士参与议论,孔颖达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老师及有修养的儒士耻于在他之下,暗中派刺客去刺杀他,他躲藏在杨玄感家中得以幸免。补任太学助教。隋朝末动乱,他到虎牢去避难。

太宗平定洛阳,授任他为文学馆学士,升任为国子博士。贞观初年,封曲阜县男,转任给事中。当时太宗刚刚即位,孔颖达几次进献忠言。太宗问他:“孔子称许的‘有才能的人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才能却像没有才能一样,知识渊博却像知识贫乏一样’,说 的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圣人教导人们谦虚而已。自己虽然有才能,仍能向没有才能的人去请教自己所不能的事情;自己虽然知识很多,仍能从知识少的人那里获取自己所不懂的知识。内心有道,外表好像没有一样;里面虽然充实,表面就像空虚一样。不只是平民应该如此,国君的品德也是这样。所以《易经》上说‘在蒙昧中默养正道’,‘隐蔽聪明来治理百姓’。如果凭借至尊的地位,炫耀聪明,依仗才能而肆意行事,那就会上下不能通达,君臣之道互相背离。自古以来,没有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灭亡的。”太宗称赞他讲得好。授国子司业,过了一年多,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孔颖达和诸儒一起商议历法和明堂礼仪之事,大多采用他的意见。因为议论撰著有功,加授散骑常侍,赐予子爵。

皇太子命令孔颖达撰著《孝经章句》,他借著书来尽力讽谏。太宗知道他多次直言批评太子的过失,赐给他黄金一斤、绢一百匹。过了很久,拜祭酒,在东宫充任侍讲。太宗亲临太学参观学生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典礼,命令孔颖达讲经,讲经结束进献《释奠颂》,太宗下诏表扬他。后来太子稍有不遵法度的行为,孔颖达就直言批评不止,乳夫人说:“太子已经长大了,不应该屡次当面批评他。”他回答说:“我蒙受国家厚恩,即使死了也不遗憾。”还是常来恳切规劝。后来退休了。去世后,陪葬昭陵,追赠太常卿,谥号为宪。

当初,孔颖达和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奉召著《五经》义训共百余篇,号为《义赞》,皇帝下诏改为《正义》。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不可能没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皇帝下诏又命令裁定此书,事情没有完成。永徽二年,高宗下诏令中书门下与国子三馆博士、弘文馆博士考核订正此书,这时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最终加以增删,此书才颁行天下。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月亮的足迹》朱长超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还是什么文体的文章  2020-05-14 …

古今中外,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充实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宝库。请回答:(1)文字的出现推动着文化  2020-05-17 …

写一篇文明周记我需要一篇文明周记,要以3年级的水平来写,不要写那种深奥的。不过种种形式不同,需要是  2020-06-27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下列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2020-07-07 …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  2020-07-08 …

国庆节放假期间,小明积极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文明交通协管员”活动。活动结束后,小明记下了他的感受:  2020-11-10 …

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哪个四大年夜文明古国一般用来指代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和古代中国和古印度等四小我类文明最  2020-11-15 …

我国从2015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与航空公司、  2020-12-05 …

《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B.  2020-12-18 …

材料一:从2015年开始,我国将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  2021-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