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荀子》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有其时,地有其利,人有其治(利用)……天地官(管)而万物役(服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共同反映的中心论题是什么?两个材料中“天”的含义是否致?如何正确解释?

(2)材料一的观点是什么?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3)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1)人与天的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化的“天”,材料一中的“天”是指“自然”。   (2)材料一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这是一种进步的唯物主义思想,但应注意的是,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3)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可降灾乱;同时把“天子”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让人民服从君主。材料二是一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唯心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董仲舒等人的思想。这两段材料是关于荀子、董仲舒思想的比较。注意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判断材料的出处,然后具体分析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