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
题目详情
(09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自然是反问。“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即使没看课文注释也应该知道属借代,因为在所学过的文言课文中出现类似的情况还不在少数,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乐。 《折桂令•问秦淮》出自孔尚任的《哀江南》,选入高中语文第四册戏剧单元,教材所选的七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而试题材料选自第四支曲子【折桂令】,写写苏昆生重访秦淮的所见所感,突出南京荒凉残败的景象,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第一问:“黄花”指菊花,“红叶”是树叶经秋霜染成,再看有“嫩、新”的暗示,所以应该是写的初秋景象。 第二问:“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写出了江山依旧,人事不存,黄花、红叶无人赏的冷清寂寞。既然是重访,对比以前灯红酒绿、游人如织的秦淮河,歌唱者自然会心生昔盛今衰的感慨。 【标签】诗歌鉴赏 |
看了 (09年重庆卷)12、阅读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5年4月25日,龙岩市文明办、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龙岩市首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 2020-05-13 …
填表:项目太阳光直射太阳时间太阳光直射纬度各季度所含月份春分日秋分日夏分日冬分日回答时尽量按表格顺 2020-06-17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以下题目。(12分)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 2020-06-17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中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020-07-11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中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020-07-11 …
(2011•日照)欧洲西部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读欧洲西部略图,判断回答12~13题.12.某同学把一 2020-08-05 …
文言阅读,完成题目(共12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 2020-12-03 …
2009年7月22日,千年一遇的日全食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右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回答12~14题。 2020-12-10 …
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特点,人们针对不同海岸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利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 2021-01-14 …
我国广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如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