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诗来,而且要比较准确而概括地反映唐诗的全貌,自然不是件容易事。但《唐诗三百首》的选辑者基本上是完成了这个使命的。初唐四杰和沈、宋等人的律诗,初、盛之间作为李、杜前驱的陈子昂、张九龄等人的古诗,这个选本中虽选得不多,却篇篇都有代表性。盛唐的重要作家也都已网罗在内,而且所选的诗也都是精品。中唐的刘长卿、韦应物以及元、白、韩、孟,晚唐的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的作品,在这个选集里也都占有一定的篇幅。这可以看出,选辑者的态度是非常公允的,而去取之间也相当审慎精确。这正是我们肯定《唐诗三百首》的主要原因。 另外,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我们知道,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照我的体会,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就都没有入选。但入选的诸家,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另外,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也能统筹兼顾,各选若干,而不失于偏执狭隘。因此,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也能略窥其整体。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比如王维,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这样,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又比如韩愈,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还选了《山石》;这样,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再比如李商隐,除选他的“无题诗”外,也选他的《韩碑》;这样,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再者,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又如选杜诗,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也是同一道理。 (节选自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属于作者肯定《唐诗三百首》选本的原因的一项是( )
![]()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
小题1: ![]() 小题2: ![]() 小题3: ![]()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四库全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完成于清朝乾隆年间,所辑书籍按照经、 2020-06-09 …
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 2020-06-11 …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 2020-07-06 …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 2020-07-25 …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模拟(精选)1.(四川省树德协进中学2011届上期期中文综)《四库全书》是中 2020-07-28 …
2016年央视春晚四个分会场的选择别具匠心:泉州是闽南文化的代表,西安是大唐文化的代表,广州是岭南 2020-07-28 …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加上古代中国,是古代文明的代表,分析比较这些古代东方文明一般都采用了中央集权君 2020-11-14 …
文明的代价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 2020-11-23 …
下图所示司母戊鼎A.是商代著名的青铜器B.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C.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乐器D.上面刻有 2020-12-16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所熟知。截至2010年10月,各国已建立322所孔子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