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标准,依据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可以看出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级、世袭.第二小问的进步性,依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依据材料二“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知,反映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其进步性是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第一小问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的弊端,依据材料三“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结合所学可知,其弊端还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第三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四“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得出影响是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读书人的影响力.
故答案为:
(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读书人的影响力.
(2)第一小问的选官制度,依据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第二小问的弊端,依据材料三“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结合所学可知,其弊端还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第三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四“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以得出影响是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读书人的影响力.
故答案为:
(1)标准: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进步性: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主要途径;有助于提高读书人的影响力.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门有...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山中与幽人对酌》,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 2020-06-11 …
孙权劝学中孙权是怎么劝蒙读书的 2020-06-16 …
阅读《赵普》完成下列各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 2020-06-22 …
读下面文章,说出所引出的成语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 2020-07-02 …
劝人好学而不会劝人读书的理解 2020-07-08 …
孙伏园读书与求学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劝人好学”而“不劝人读书”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2020-07-08 …
阅读文言文《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 2020-07-14 …
阅读理解。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 2020-11-08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 2020-11-08 …
谁会这道题:阅读古诗,阅读古诗,山中与幽人①对酌唐李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②且 2020-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