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三国志通俗演义序(明)蒋大器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明)蒋大器

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然史之文,理微义奥,不如此,乌可以昭后世?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故往往舍而不之顾者, 由其不通乎众人,而历代之事愈久愈失其传。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

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间亦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欲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诵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读书例日: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寸: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为读书也。予尝读《三国志》求其所以,殆由陈蕃、窦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为奸宄谋之,权柄日窃,渐浸炽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当时国家纪纲法度坏乱极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进识见不远,致董卓乘衅而入,权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灭亡,理所当然。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江东,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之君子,宜致思焉。

弘治甲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有删改)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虚浮、不实

B. 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目:为……拟定标题

C.事纪其实,亦 几乎史     庶几:接近、略同

D.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 出处 臧否    出处:身世、出身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由其不通 众人         浩浩 如凭虚御风

B.士君子 好事者         夫晋,何厌 有?

C. 不身体力行         谋动干戈于邦内

D.求其 所以           师者, 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15.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蒋大器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几方人物进行了鉴评,推举蜀刘为汉室正统,其“尊刘贬曹”的思想态度极为鲜明。

B.作者认为以前的有关三国的评话“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字不艰涩,文词不鄙俗,事件记述基本属实。

C.作者对孙权父子的肯定在曹操之上,认为孙权父子“虎视东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远胜曹操。

D.本文行文比较严谨,既高度评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也不讳言其存在“过与不及”之处。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3分)

盖 欲 昭 往昔之盛 衰 鉴 君臣之 善 恶 载 政 事 之 得 失 观 人 才 之 吉 凶 知 邦 家 之 休 戚 以 至 寒 暑 灾 祥 褒贬予 夺无 一 而不 笔 之 者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

(2)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D

14.C

15.C

16.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共3分,错断或漏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7.(1)这是史家写作(史书)的原则,(但)它从一般人角度来看(它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也曾是一种缺陷)。(“秉笔…‘病”各1分,其余1分,共3分)

 (2)曹瞒虽然具有深远的谋划,但其意不在国家,他假装自己忠心耿耿,欺骗世人,最终却是为自身谋取利益。(“图”“假”“卒”各1分,其余1分,共4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D项,出处,意为“出仕或隐居”。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项,皆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介词,相当于“于”/助词,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B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无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D意为“原因”/意为“用来……的”。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C项,孙权父子,有取天下之志,但在用人方面不及曹操。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根据“之”字句式“……之……”断句;文言虚词“以至”断句等。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秉笔…”“病”“图”“假”“卒”。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卫灵公之夫人也.灵公与夫人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过阙复有声.公问夫人曰:“知此谓谁?  2020-06-10 …

《学英语》报之上题的答案就是每单元考次试的报纸,新目标八年级版(上).叫ABC训练营starter  2020-06-10 …

英语翻译王荆公知制诏,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  2020-06-1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晋献骊姬刘向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初,献公娶于齐,生秦  2020-06-16 …

英语翻译逐字翻译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2020-06-18 …

英语翻译淮阴侯列传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  2020-06-20 …

英语翻译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吾闻之,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今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  2020-06-20 …

夫子至于是帮也,必闻其政.,夫子至于是帮也,必闻其政.求之与?仰与之与?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  2020-06-20 …

断句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  2020-06-21 …

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  2020-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