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材料二:如图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地区?
(2)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又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地区?
(2)材料二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据材料一“(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可知,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
(2)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可知,材料三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经济发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答案为:
(1)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2)四川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2)由于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再加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可知,材料三说明了经济重心南移.宋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经济发达,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当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答案为:
(1)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
(2)四川地区.
(3)经济重心南移;南宋.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如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新疆深居内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 2020-04-08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形复杂多 2020-04-0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材料一下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地 2020-04-08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如图为新疆与浙江两区域图。新疆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浙江 2020-04-08 …
读以下沿1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1)关于A、D两山脉和B、E两海域的叙 2020-06-15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我国两区域图(下图)。材料二:2010年上海和攀枝花市三大产 2020-11-12 …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图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 2020-12-0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下图为甲、乙两区域图。材料二下表为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表。年 2020-12-2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太平湖控制的流域面积达两千八百平方公里,全部有森林覆盖,没有泥沙淤积 2021-01-16 …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各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山清水秀,人口稀少,经济以农业为主, 2021-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