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B.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C.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D.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学习,读书不为得到奖励。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10.C
11.B
12.A
13.
(1)李愬的妻子出入(或进入)皇宫,于是(或趁机)(向宪宗)诉说(控告)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2)(韩愈)却很能引导鼓励后辈,(后辈)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招入家中后辈的十有六七),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韩愈)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 3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只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节义啊。
【解析】
10.
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B征辟制是自上而下的选拔,举荐制则是自下而上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不正确,原文意为“韩愈三岁的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令由许多部门发出山,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章疏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还亲切地称呼他的名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此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为什么?设置div标记四周留白,顶端:10px,左侧5px;,其余为0px,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20-05-13 …
卿常为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2020-06-12 …
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请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 2020-07-03 …
有关西周的问题请问1.是不是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儿子都为诸侯,而诸侯的嫡长子为诸侯,其他为卿 2020-07-05 …
情为她痴终不悔,爱为卿狂衣渐宽.雨落天泣泪为谁?下一句找人继续接下啊!哎!谁又能接下那!这首就完成 2020-07-05 …
有没有颜立卿这个人?我只听说过颜真卿==语文试卷上的==B“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行 2020-07-24 …
古代有哪些称谓啊?比如皇上称自己为寡人,还有称官员为卿之类的,还有哪些第一人称为主!(就是自称)古代 2020-12-10 …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世人尊称为“卿”,又称荀卿.是我国古代的思想 2021-01-08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 2021-01-16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