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小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

题目详情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儒学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有了新的发展。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官方哲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2:儒家的经典“四书”是指                                     
A.《诗经》《礼记》《论语》《大学》 B.《春秋》《易经》《孟子》《中庸》
C.《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D.《大学》《中庸》《易经》《周书》
小题3: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小题4: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
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小题5:明代王守仁研究心学理论得出的结论有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人人都有“良知”,“满街都是圣人”
③学以致胜的关键是“致良知”
④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小题6:王阳明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根本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克服“私欲”,恢复心体无善无恶的本来面目
D.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小题7: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是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心致良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B
小题7:C


小题1:

点评: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小题3: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点评:朱熹为南宋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
小题4:
试题分析: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点评: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小题5:
试题分析: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点评:王阳明(王守仁)——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他①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的思想。
小题6:
试题分析: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因此B是根本目的。
点评: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创立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
小题7:
试题分析: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点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看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  2020-05-17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颁发展  2020-07-03 …

十八届五中全会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  2020-11-12 …

所谓共享发展,就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解决社会主义公平正义问题,将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基  2020-11-13 …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2020-11-2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  2020-11-21 …

关于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表述正确的是()A.五大发展理念是人文、创新、协调、持续、共享B.五大发展  2020-12-01 …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  2021-01-13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时强调,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要把发展理念梳理好、  2021-01-13 …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