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南朝和北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联系?十六国与北朝有什么联系?

题目详情
求南朝和北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联系?
十六国与北朝有什么联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九十五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自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一直处于“五胡十六国”割据的混乱局面,直至公元三八六年鲜卑族拓跋部在北方建立起魏国后,北方才从脱离了东晋名义上的统治,使局势逐渐安定起来.公元四七一年,魏孝文帝即位,开始了北魏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孝文帝拓跋宏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五岁登基,二十四岁正式接替文明太后执掌政权,执政伊始,他便开始了“文治”政策.为了加强同汉族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交流,公元四五九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义,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曹魏故都洛阳.由于洛阳远离鲜卑贵族居住的平城,保守势力相对弱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开始了他的改革.
首先,孝文帝下令鲜卑人改穿汉人服装、禁止说鲜卑话,废除了鲜卑族的种种特权.后来又将鲜卑诸姓改为汉姓,其中拓跋改作元姓,另外还有一些鲜卑姓氏都改为长孙、穆、奚、陆、贺等汉族姓氏,孝文帝还通过婚姻方式来加强鲜卑同汉族的关系,同时在政治上大力重用汉族官员,以汉族习惯进行治理.通过孝文帝的一系列改革,使得汉族的先进文化及先进的政治制度完全融入了北魏的统治中,中国的北方已经开始进入了其民族融合的阶段.
公元449年,拓跋宏死于南征的途中,时年仅三十三岁.孝文帝死后,北魏开始逐步走向衰落.在其后的三十几年中,魏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等人先后执政,他们逐渐废弃了以前的民族和解政策,又恢复了鲜卑族的特权,于是新的矛盾产生了.
公元五三四年,北魏的孝武帝因不满当时实权人物高欢的胁迫,出走于长安宇文氏家族,而高欢则另立元善为帝,于是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此后,高欢之子高洋与宇文觉先后废东西魏帝建立了齐朝、周朝,史称“北齐”、“北周”.其中北齐存在二十七年,北周存在二十四年.
北齐建立于公元550年,它的建立者是高欢之子高洋,是为齐文帝.由于北齐是在东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较为强大,文帝在位其间,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而使北齐的国力优于北周.但自文帝以后,相继即位的孝昭帝、武成帝都是暴君,他们在位期间,大肆杀戮元姓(北魏皇室)与汉族官员,使得北齐失去了鲜卑族与汉族广大人民的支持,后至公元五七七年,北齐被北周消灭.
与北齐同时存在的北周,是由宇文觉于公元五五七年在西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王朝.在建立之初,它的实力明显弱于北齐,但由于周武帝宇文邕(561—579年在位)的治理,使北周逐渐超过了北齐而强盛起来.在此期间,大部分奴隶被赦免为平民,和解了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而武帝自己生活朴素、勤政爱民,深受各族人民爱戴.就这样,北周开始了它的强盛时代.公元五七八年,周武帝卒,传帝位于宣帝,但此后北周的军政大权逐步落入了外戚杨坚的手中,后来杨坚于公元五八一年废周静帝,建立起隋朝,并逐步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