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什么最大朱晖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
大师什么最大
朱晖
③陶渊明出生在东晋末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也是有名的隐士。东晋灭亡后,陶坚决归隐,誓不与新政权合作。他的举动,关系到所谓的“名节”问题,也引发了后世的长期争论。作为史学大家的梁启超,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家之言,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动机,是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他纵然没有力量移风易俗,起码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丧掉。陈寅恪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意见,认为陶渊明“耻事二姓”才是可信的。同时,针对梁启超本人“无论从政还是从教,都不在乎在清朝还是在民国”的做派,陈寅恪批评他“取自身之思想经历,以解释古人之志尚行动”。
④应该说,陈寅恪批评不仅力道十足,而且尖酸刻薄。有好友劝他:“梁公对你有知遇之恩,你这样做,就不怕别人说你忘恩负义?”陈寅恪笑答:“错了,我这样做才是对梁公最大的尊重,也才没有辜负他对我的赏识和抬举。”那么,梁启超又是怎么想的呢?“饮冰室主人”生性洒脱不羁,当有人嘲笑他“引狼入室”时,他回敬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无论是批评陈寅恪还是讥讽我的人,都把我们看得太小了。”
⑤ 相对于梁启超所言的“小”,西方著名的社会哲学家马克思·韦伯曾相应地表述过“大”。 有学生问他:“您教书的目的是什么?”韦伯答:“是让后来的人超越自己。超越老师就是尊敬老师。”学生又问:“您就不怕学生超越了你反而瞧不起你了?”韦伯大笑:“孩子,这样想太狭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做一件比他们自身还大的事,那就是学术。”
⑥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从 17 岁开始追随柏 拉图。他对老师非常崇敬,曾写了一首诗赞美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然而,当亚里士多德思想日益成熟之后,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柏拉图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他勇敢而坚决地批评老师的错误和缺点,结果遭致众人的谩骂,说他背叛了老师。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们需要补充一句,这个真理被实践所检验、证明了的。
⑦到底何为大师呢?他既不是头顶的光环,也不是姓名前的头衔,除了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宽阔的胸襟,更需要一种超越个人荣辱成败和恩怨情仇的境界。大师者,是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心中超越一切的是对真理永不妥协的探索。
1、 通读全文,你认为大师什么最大?
2、 对陶渊明归隐的最主要动机,梁启超和陈寅恪各持怎样的观点?
3、 第⑤段划线句子中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和韦伯所表述的“大”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梁启超所言的“小”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韦伯所表述的“大”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⑥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5、 按照作者的标准,你认为梁启超是不是“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 、把学术看得远大于自身,对真理诚挚而永不妥协的探求。 2 、梁启超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当时士大夫廉耻扫地, 他不肯同流合污吗,丧掉人格;陈寅恪认为,陶渊明归隐是因为“耻事二姓”。 3 、计较个人恩怨,没有宽阔的胸襟;把学术看的远大于自身。 4 、不能,因为该句体现了议论文论证语言严密性的特点,作者意在强调:真理,不能只是个人的主观判断,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5 、是,梁启超著作等身,说明他有顶尖的学问、广博的见闻;在对待陈寅恪对自己尖酸刻
薄的批评上,他不计较个人的恩怨情仇,表现出他宽阔的胸襟。
明朝皇帝之迷 中国历史上最简单又不好回答的问题 朱元璋给后代制定家族列表 所有皇子皇孙必须按金木水 2020-05-16 …
假如你生活在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的明治天皇政府时期,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实行闭关锁国B.“废藩 2020-05-17 …
已知RSA算法公钥是(e=7,n=20),私钥是(d=3,n=20),如果接到的密文C=7加密,则解 2020-05-26 …
虚拟化前后的明显区别是下列哪些(). 2020-05-31 …
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 2020-06-18 …
蜡烛一般是用石蜡和棉纱芯制成的.现进行如下实验,请同学们运用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枝蜡烛在点燃前、燃 2020-06-21 …
英语作文关于濒临灭绝的动物要写到包括举几个例子说明现在有哪些动物濒临灭绝了比如撒子熊猫啊鲸鱼啊然后 2020-07-01 …
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是火焰熄灭后的图 2020-07-06 …
蜡烛一般是用石蜡和棉纱芯制成的.现进行如下实验,请同学们运用所有感官,尽可能对一枝蜡烛在点燃前、燃 2020-07-06 …
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是火焰熄灭后的图 2020-07-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