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注①孙楚:西晋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 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
具体分析。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 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
具体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题目明确了答题区间和答题角度.分析景和情的关系,要结合诗句分析景和情的特点,从而明确景和情的关系.“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卧病人事绝),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这是诗人的想象,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含”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根据分析可知,颔联寓情于景.
(2)炼字题答题方向有两个,一是手法,二是内容.此题题干明确是内涵丰富,所以从内容层面作答即可.“嗟”字用得好,一是惜别;二是伤怀;三是慨叹.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答题时,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颔联寓情于景. “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参考译文:
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
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赏析:
此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采用直说和用典双管齐下的手法,以“嗟”字贯全篇,写得情意深挚,是宋之问诗作中较有意义的作品.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2)炼字题答题方向有两个,一是手法,二是内容.此题题干明确是内涵丰富,所以从内容层面作答即可.“嗟”字用得好,一是惜别;二是伤怀;三是慨叹.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答题时,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颔联寓情于景. “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参考译文:
身有病少交往门庭冷清,悲叹你遭贬谪万里远行.
我不能到河桥饯别相送,江边树相依偎远含别情.
丢官职只因你才过孙楚,汨罗江把船系凭吊屈平.
可惜你犹如那龙泉宝剑,无人识遗弃在江西丰城.
赏析:
此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采用直说和用典双管齐下的手法,以“嗟”字贯全篇,写得情意深挚,是宋之问诗作中较有意义的作品.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叙事写情,平坦直露,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当时,诗人卧病在家,人事隔绝,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使诗人有寂寞之感,更是惆怅倍增,感慨无限,为全诗定下了凄伤哀怨的基调.“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紧扣“嗟”字写惜别深情,突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曲折起伏、波澜叠出,又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朋友远行,诗人因病不能相送,伤别之情倍添一层.这时诗人忽发奇想,以江边依依杨柳比心中缠绵之情,虚景实情,浑然无迹,朴实自然,蕴藉深厚.第四句流露出诗人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诗人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诗人围绕“嗟“字,既暗点友人杜审言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杜审言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宦海沉浮之感和对友人杜审言的惋惜之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友人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诗人借抚今思昔,感慨友人杜审言仕途坎坷,惋惜之情跃然纸上.
最后两句“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仍用典故,以“可惜”归结“嗟”字.诗人用龙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点出友人的贬所,寄寓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同时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暗示他会被再度起用,重施抱负.这两句典与事融,密不可分,富有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此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综观全诗,笔墨饱满,情意厚重.诗人后四句接连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诗人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末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看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古义今义高可二黍许,许古义今义其两膝相比者比古义今义尝贻余核舟一尝古 2020-06-0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 2020-06-09 …
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 2020-06-1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 2020-06-26 …
(二)《核舟记》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2020-06-26 …
古今异义:(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古义:今义:(2)高可二黍许古义:今义:(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 2020-06-28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 2020-07-01 …
魏学洢《核舟记》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 2020-07-08 …
阅读下面《核舟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2020-11-17 …
求助一首诗……题目叫《雪》是在北京图书大厦看见的一本书,叫《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爱情》(貌似)收录了作者 2020-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