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
| 分析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举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材料三:清代科举,大致分为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科举八股文仍占重要地位,八股格式更加机械化,形式死板,内容空泛。四六骈体的殿试策,颂联套语,千篇一律,竟成了登上仕途的主要手段,……
(1)根据材料一、二,汉朝和唐朝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2)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分析形成这两个朝代不同用人标准的原因?产生了哪些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科举制度到清朝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4)从以上用人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中,你有哪些认识? |
| (1)汉:察举制度,从以品德为主到以出身门第为主;唐:科举考试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 (2)原因:汉:汉武帝推崇儒家学说;东汉政治腐败,大族设法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士人依附高官,形成门阀集团,拥有政治特权。唐:土族的腐朽已经显露,唐前期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重用人才,完善了科举制。影响:东汉:豪强地主把持政治经济特权,势力越来越大;朝政日益腐败,东汉走向衰落;逐渐形成了魏晋时期的士族。唐朝的科举制打击了士族腐朽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使政治相对清明,有利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3)变化:科举制规章更为严格;文体采用八股文,讲求格式,内容空洞。影响:使读书人不务实际,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才干;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4)用人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治理国家。 |
下面是小明考察了西瓜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的部分调查内容中的疑问.(1)早春播种后,瓜农一般都采用地 2020-06-16 …
汉武帝即位时,只有l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每个郡县推荐人才,由他亲自出题,通过考察,武帝发现了 2020-07-28 …
以下对康熙帝历史功过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打击分裂割据势力,维护统一③康 2020-07-28 …
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 2020-11-06 …
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时,要有计划、有耐心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 2020-11-06 …
刺察是皇帝通过自己控制的监察系统,甚至使用特种刑狱部门,对各级文武官员进行监督和审察,或用以了解社会 2020-11-10 …
观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要认真仔细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 2020-12-05 …
对观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科学观察只能用眼睛,因为“眼见为实”B.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 2020-12-06 …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在封建社会创造出了一次次盛世局面,而盛世局面背后却流着一 2020-12-12 …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 2020-12-17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