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新序》文本价值散论马世年《新序》是西汉后期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全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马世年 《新序》是西汉后期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全书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宽惠养民,尚贤授能;臣下能忠于国事,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是为执政者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此书的文本价值应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作为呈献给执政者的“谏书”,《新序》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史书;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不能像一般的史书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执政者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
刘向对历史资料所做的甄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新序》基本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其中的一些文字更为原始,包含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新序•杂事第三》中的“燕惠王遗乐毅书”一篇,《史记•乐毅列传》作“燕王喜与乐间书”,与《新序》不同,马骕《绎史》、梁玉绳《史记志疑》均以《新序》为是,亦可见其史料价值。即使是汉初的材料,《新序》也有一些是他书所无或记载不足的。如《新序•节士》“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一章,是现存苏武材料中最早的一篇,且较之于《汉书•苏武传》为详。
对于《新序》文献来源问题,前人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刘向“校理群书”,文献数量十分浩繁,文献类型多种多样,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某书某篇。再者,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自然会有不同的叙述。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与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载,呈现的是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新序》的文学性,取决于独特的撰述目的与特定的读者对象。全书汇集了许多“公共素材”中的精彩故事,再经过刘向的精心撰构,“弃取删定”,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新序》风格非常独特,全书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除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评论之外,文本中很少有撰述者的声音。然而,读者又时时会感受到撰述者的存在,这便是“谏书”的话语方式。徐复观说:“诸子百家表达思想,有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属于《春秋》的系统。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表达出来。”《新序》显然属于此。
不过,《新序》受先秦子书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韩非子》的《说林》与《储说》六篇。“说”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特殊文体,本身便具有故事性。《说林》与《储说》将其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予以编排,使其成为寓言故事的汇编,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进一步说,编撰形式也与《新序》的话语方式以及“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的劝谏功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2017年01月14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新序》是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它的目的是向君主陈述值得效法或值得警戒之事。
B.《新序》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性著作,又是一部有着明确的读者对象、内容赋有针对性的实用性读物。
C.《新序》具有很强的史学价值,书中的一些文字保存了更为原始的先秦历史信息,也弥补了汉初史料的不足。
D.《新序》的一些记载更能令学者信服,连史学家马骕、梁玉绳都认同《杂事》中关于“乐毅与燕王”的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明确指出《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某书某篇是很难的,前人简单将《新序》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有失准确。
B.《新序》撰述的历史故事,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很少撰述者的评论,但是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撰述者的情感态度。
C.无论是在编排形式、话语形式方面还是在劝谏功用方面,《说林》与《储说》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
D.《新序》的说话方式不仅与先秦诸子百家表达思想的方式有着历史关系,也与春秋时期孔子编撰的《春秋》遥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为更好地实现劝谏的目的,刘向非常注意特定阅读对象的愉悦感受,精心拣选了短小精炼、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B.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是一种“公共素材”,存在样式本来就有多种,刘向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记载了历史。
C.《新序》中的历史故事,虽然与其他文献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已经过刘向的精心虚构加工,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
D.《新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除了表现在故事的精彩,还表现在叙述方式的委婉含蓄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新序》文本价值散论
马世年 《新序》是西汉后期学者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其读者对象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全书基本出发点就是期望君主能宽惠养民,尚贤授能;臣下能忠于国事,善于谋划。这些思想大多是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编选而体现出来的,而且是为执政者所陈的“法戒”,更是他政治理想的集中体现。
此书的文本价值应着眼于文献史料与文学成就两个层面。作为呈献给执政者的“谏书”,《新序》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史书;作为一部有着特定受众的读物,《新序》不能像一般的史书那样长篇大论、深奥晦涩,而是要尽可能短小精炼、生动有趣,执政者不必正襟危坐即可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及其内在的劝谏意蕴。
刘向对历史资料所做的甄别与筛选无疑是非常认真的。《新序》基本是先秦资料的分类编次,其中的一些文字更为原始,包含着更多的历史信息。如《新序•杂事第三》中的“燕惠王遗乐毅书”一篇,《史记•乐毅列传》作“燕王喜与乐间书”,与《新序》不同,马骕《绎史》、梁玉绳《史记志疑》均以《新序》为是,亦可见其史料价值。即使是汉初的材料,《新序》也有一些是他书所无或记载不足的。如《新序•节士》“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一章,是现存苏武材料中最早的一篇,且较之于《汉书•苏武传》为详。
对于《新序》文献来源问题,前人将该书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刘向“校理群书”,文献数量十分浩繁,文献类型多种多样,很难确定《新序》的某条就是采某书某篇。再者,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公共素材”,本来就有多种存在样式,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典籍中自然会有不同的叙述。作为“采传记行事”的《新序》,是对与此类事件的另一种记载,呈现的是另一种形态,而不是对某一书的征引或采拾。
《新序》的文学性,取决于独特的撰述目的与特定的读者对象。全书汇集了许多“公共素材”中的精彩故事,再经过刘向的精心撰构,“弃取删定”,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新序》风格非常独特,全书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除了一些为数不多的评论之外,文本中很少有撰述者的声音。然而,读者又时时会感受到撰述者的存在,这便是“谏书”的话语方式。徐复观说:“诸子百家表达思想,有一种方式,可以说是属于《春秋》的系统。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表达出来。”《新序》显然属于此。
不过,《新序》受先秦子书的影响更为显著。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韩非子》的《说林》与《储说》六篇。“说”在先秦时期是一种特殊文体,本身便具有故事性。《说林》与《储说》将其汇集起来,分门别类予以编排,使其成为寓言故事的汇编,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进一步说,编撰形式也与《新序》的话语方式以及“言得失,陈法戒”“助观览,补遗阙”的劝谏功用是一致的。
(摘编自2017年01月14日《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新序》是刘向“采传记行事”而成的一部“谏书”,它的目的是向君主陈述值得效法或值得警戒之事。
B.《新序》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性著作,又是一部有着明确的读者对象、内容赋有针对性的实用性读物。
C.《新序》具有很强的史学价值,书中的一些文字保存了更为原始的先秦历史信息,也弥补了汉初史料的不足。
D.《新序》的一些记载更能令学者信服,连史学家马骕、梁玉绳都认同《杂事》中关于“乐毅与燕王”的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明确指出《新序》的某条就是采自某书某篇是很难的,前人简单将《新序》看作是“采摭诸书”而成的说法有失准确。
B.《新序》撰述的历史故事,几乎都是客观事件的陈述,很少撰述者的评论,但是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撰述者的情感态度。
C.无论是在编排形式、话语形式方面还是在劝谏功用方面,《说林》与《储说》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
D.《新序》的说话方式不仅与先秦诸子百家表达思想的方式有着历史关系,也与春秋时期孔子编撰的《春秋》遥相呼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为更好地实现劝谏的目的,刘向非常注意特定阅读对象的愉悦感受,精心拣选了短小精炼、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
B.先秦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是一种“公共素材”,存在样式本来就有多种,刘向只是选择了自己的方式记载了历史。
C.《新序》中的历史故事,虽然与其他文献存在着密切联系,但已经过刘向的精心虚构加工,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
D.《新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除了表现在故事的精彩,还表现在叙述方式的委婉含蓄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A、“是向君主”错,原文第一段是“西汉的高层执政者”.故选A.
(2)C、“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错,原文最后一段是“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这里主要是为了突出“体例结构”.故选C.
(3)C、“精心虚构加工”错,“虚构”原文没有依据.故选C.
答案:
(1)A
(2)C
(3)C
(2)C、“都为刘向编撰《新序》提供了直接启发”错,原文最后一段是“其编排形式便直接启发着《新序》与《说苑》的体例结构”,这里主要是为了突出“体例结构”.故选C.
(3)C、“精心虚构加工”错,“虚构”原文没有依据.故选C.
答案:
(1)A
(2)C
(3)C
看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1、词中“秦皇”、“汉武”分别指谁?2、 2020-06-10 …
在全国294个市政府财政透明度排名中,武汉位列全国第6,透明度排名位列居中部城市第一。“阳光财政” 2020-06-12 …
下表体现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来源 2020-06-30 …
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说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司马迁认为汉武 2020-11-14 …
汉武帝的大统一: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出现治世局面.汉文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2020-11-22 …
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2020-11-26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 2020-11-30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 2020-11-30 …
目前,上海、武汉、济南、重庆等许多城市都向群众开放了对政府文件的免费查询。政府文件公开供群众查阅①其 2020-12-26 …
长江、汉江武汉段于2007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禁渔期间,武汉市各财政、民政和劳动部门出台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