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

题目详情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可以得出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第二小问是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故答案为:
(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
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
看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下列各项中,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法是社会各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和根  2020-05-16 …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大变革的时代”,主要是因为A.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B.奴隶主贵族统治代替  2020-05-17 …

信息安全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特征,下列哪个特征不能代表三个阶段的任意  2020-05-24 …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2020-07-28 …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2020-11-20 …

马原,中说,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那么问题来了,在中国,是无产阶级统治哪个阶级  2020-12-01 …

“英国革命尽管保留了君主制,并让贵族继续把持政府要职,但他们必须执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实际上成  2020-12-18 …

1922年2月20日,列宁要求“加紧惩治苏维埃政治敌人和资产阶级代理人,由革命法庭和人民法院采取最迅  2020-12-21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说”,将四千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个阶段  2021-01-12 …

下列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是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②下列关于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