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
A.夫相国乃利民/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B.陛下系之暴也/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C.相国不以此时为利/夺晋鄙兵以救赵
D.君即百岁后/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②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③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如(平)陈豨(反)时。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复孳孳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乃拊循勉力百姓 | 拊循:抚慰 |
B.贱贳贷以自污 | 贳贷:赊欠借贷 |
C.今乃利贾人之金乎? | 利:以--为利(贪求) |
D.高帝曰:“相国休矣!” | 休:休息保养 |
A.夫相国乃利民/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B.陛下系之暴也/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
C.相国不以此时为利/夺晋鄙兵以救赵
D.君即百岁后/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能安抚勉励当地百姓,并且把自己的家财全部捐献给军队。
B.当高祖责备萧何低价强买百姓田地房产时,萧何趁机向皇帝提出把上林苑让给百姓耕种的请求。
C.高祖对萧何为民请求上林苑之事很不高兴,拘禁了萧何,但最终还是听从了王卫尉的劝说释放了萧何。
D.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视,当问及谁可接替萧何的位置时,他对孝惠帝把曹参作为人选表示同意。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
②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③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 相国请别这样.休:不要这样.
(2)A A:副词,竟然;B:代词,指相国/助词,取消独立性;C: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D:连词,如果/连词,即使.
(3)A “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错,原文为“相国为上在军”,意思是“萧相国因为皇上在行军打仗”时.
(4)①数:多次,屡次;畏:害怕.句子翻译为: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3分)
②且:况且;足:值得;法:效法.句子翻译为:况且秦始皇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
③师:学习;势家:有势力的人家;为…所:被动句式.句子翻译为: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3分)
答案:
(1)D
(2)A
(3)A
(4)①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
②况且秦始皇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
③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参考译文:
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为相国,功居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
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相国乘机为百姓们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抛荒,希望下令让民众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高祖大发雷霆,说:“相国你大收商人的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过了 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高祖,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高祖说:“我听说李斯担任秦始皇的宰相,办了好事都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自己承担.现在相国大量接受那些下贱的商人们的金钱,却来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要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有对民众有利的事就为他们向陛下请求,这真是宰相应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不下,有几年之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外出平叛,在那个时候,相国留守关中,(如存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现在难道会贪求商人的金钱吗?再说秦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宰相.”高祖听了,心中很不愉快.当天,派遣使者手持符节赦相国出狱.相国已经年老,平日一向谦恭谨慎,进宫拜见皇上时,光着脚步行表示谢罪.高祖说:“相国请别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2)A A:副词,竟然;B:代词,指相国/助词,取消独立性;C: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D:连词,如果/连词,即使.
(3)A “萧何为皇上行军打仗时”错,原文为“相国为上在军”,意思是“萧相国因为皇上在行军打仗”时.
(4)①数:多次,屡次;畏:害怕.句子翻译为: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3分)
②且:况且;足:值得;法:效法.句子翻译为:况且秦始皇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
③师:学习;势家:有势力的人家;为…所:被动句式.句子翻译为: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3分)
答案:
(1)D
(2)A
(3)A
(4)①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
②况且秦始皇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
③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参考译文:
高祖十二年秋天,黥布起兵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前去讨伐,在军中多次派遣使者来问相国在做些什么.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努力安抚勉励百姓,把所有的东西都送去供应军需,就像平定陈豨叛乱时一样.有个说客对相国说:“您要不了多久就会遭受灭族的惨祸了.您位为相国,功居第一,难道还可以再增加吗?而您从刚进关中的时候起,就深得民心,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百姓们都亲附您,您总是勤勉办事,得到百姓的欢心.皇上之所以屡次派人来问您的情况,是怕您利用自己的威望动摇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些田地,并低价赊购、借贷来玷污自己,(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对您就放心了.”于是相国听从了他的计策,高祖很是高兴.
高祖平定了黥布的叛乱,撤军返回长安.百姓们拦路上书告状,控告相国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高祖回到宫中,相国前来拜见.皇上笑着说:“当相国的竟然侵夺民众的财产,为自己谋利!”把百姓们的控告信全部交给相国,说道:“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相国乘机为百姓们请求说:“长安一带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空地很多,白白地抛荒,希望下令让民众进去耕种,(收成后粮食归耕者所有,)禾秸则不许收走,留下来作苑中禽兽的食料.”高祖大发雷霆,说:“相国你大收商人的财物,却来讨取我的上林苑!”于是就下令把相国交给廷尉拘禁起来,还给他上了刑具.过了 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侍从高祖,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怎么突然把他关起来了?”高祖说:“我听说李斯担任秦始皇的宰相,办了好事都归功于主上,有了错误则自己承担.现在相国大量接受那些下贱的商人们的金钱,却来为百姓求取我的苑林,想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要把他关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要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如果有对民众有利的事就为他们向陛下请求,这真是宰相应做的事,陛下怎么竟然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贿赂呢?况且当初陛下与楚军相持不下,有几年之久,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外出平叛,在那个时候,相国留守关中,(如存异心,)只要稍有举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就不属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现在难道会贪求商人的金钱吗?再说秦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失去了天下,李斯为主上分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能用这种浅陋的眼光来怀疑宰相.”高祖听了,心中很不愉快.当天,派遣使者手持符节赦相国出狱.相国已经年老,平日一向谦恭谨慎,进宫拜见皇上时,光着脚步行表示谢罪.高祖说:“相国请别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上林苑中的空地,我不允许,不过是我成了桀、纣那样的昏暴君主,而相国却是贤明的宰相.我故意把相国关起来,是想让百姓们都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土地房屋一定选择贫穷僻远的地方,营造宅第也从来不修建围墙.他说道:“后代子孙如果贤德,可以从中学我的俭朴;如果不贤无能,(这种房屋)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家所侵夺.”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急某校2008年秋季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招生总数为500人.计划2009年秋季初 2020-05-22 …
芙蕖1芙蕖之可人的可2过而不问之秋矣的秋3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的已4及其茎叶既生的既5避暑而暑为 2020-06-05 …
下列古语均摘自《盐铁论》,其中哪一记述可以用来说明“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准较高()A.“一杯棬用 2020-06-15 …
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都是忽悠人的!成功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2020-07-08 …
求文言文翻译一杯棬(圈)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 2020-07-14 …
"说"是古代的一种什么文体.可以发表什么,也可以什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前者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 2020-07-16 …
百分数的应用学校春季植树500棵,成活率百分之八十五,秋季植树的成活率是百分之九十.已知春季比秋季 2020-07-20 …
六一班在学期末检查视力(每一部分可含最小值,不含最大)视力在1.2以上百分之十二点五视力在0.8—— 2020-12-01 …
x加y=五百乘以1.18,x除以1.2加y除以一点一五=五百这个方程怎么解问题是这样的:某校2009 2020-12-21 …
1)某校2003年秋季七年级和高一年级招生总数为500人,计划2004年秋季七年级招生增加百分之20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