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
1.参考答案:(1)惠王认为齐楚交好对自己来说是一个祸害,所以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并且奉上丰厚的礼物借以投靠到楚国。 (2)张仪听说了这件事,便说:“凭我一个张仪就可抵换汉中地,请让我离开秦国,到楚国去。” 解析:应注意关键字的解释,译文做到信、达、雅。 (1)佯,假装。去,离开。厚币委质,厚币,是指丰厚的礼物;币,礼物。委质,前人研究是指另再呈献信物,古代别国重臣投靠新主,必先书名于策(竹简),委死之质于君,然后为臣,示必死节也;委,呈献;质通“贽”,但作信物解。这种信物,不是礼物所能代替的。 (2)以,介词,用、凭的意思。当,抵得上。往,去。如楚,到楚国去。 2.王甚任之:“为楚怀王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3.参考答案: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源在于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 解析:“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此句补述了一个上官大夫陷害屈原的导火线。“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因谗之曰:‘……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参考答案:其一,先秦史籍皆不传屈原生平事迹,有关屈原的史料太少(可能与秦始皇焚书有关),单靠叙事不容易写出屈原光辉的一生。其二,屈原史料虽少,但其作品犹在,通过作品感其精神是最好的办法,而将阅读所得见诸笔端就离不开“评议”。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尤其重要。 解析:此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能够简要叙述出一两个原因即可。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如通过文首叙述屈原踌躇满志却遭忌恨这个简单的概括,屈原的个性品质、政治见解等只能给人以大概的印象,单凭此寥寥几笔无法使形象丰满,所以第三段用大量笔墨评议屈原为文的根由,从而展示了屈原在忠奸、公私、正邪斗争中的鲜明立场和敢于抨击黑暗的斗争精神。司马迁还通过评“文”来展现屈原“方正”不屈的性格。如此这般,屈原的形象就会更深入人心。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子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 2020-04-26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子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 2020-04-26 …
急求,翻译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 2020-05-12 …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 2020-06-11 …
范文高中求一篇800字作文《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楚王去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 2020-06-22 …
材料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不以名乱之,其兴也勃焉。太祖神册六年,诏正班爵。至于太宗,兼制中 2020-07-09 …
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 2020-07-20 …
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 2020-07-28 …
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局面是形成于()A.隋文帝统治时期B.唐玄宗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D. 2020-07-28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吕氏春秋》里记载着一则楚王失弓的故事,讲的是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