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

题目详情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于答题纸H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①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③;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④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⑤: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6)

【注】①诚:真是。②熄:同“息”。他们不活动,则天下平息无事。③冠:男子成人后戴的帽子,这里用作动词,开始戴上成人的帽子;命之:主持典礼,给予训词。④女:同“汝”。⑤淫:乱;移:变;屈:挫抑。富贵不能乱其心,贫贱不能变其节,威武不能挫其志。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等人只会迎合国君的好恶,搬弄是非,充其量只能是听凭君王指示的顺从者,或狐假虎威的弄权者,根本称不上大丈夫。

C.孟子指出,大丈夫必须是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对国家有责任感,对人民有关怀心,对理想有坚持的勇气。

D.孟子这番话,不仅批判了景春的错误,,也确立了大丈夫的形象,为世人定下了一个立身行事的楷模,有相当的醒世作用。

(2)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C

(2)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两个标准:个人的志向和操守,即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并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的宏伟志向;二是要有坚持这种志向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

【解析】

试题分析:(1)“在行冠礼时,不怕威胁,不受利诱……”错。原文是说:丈夫(古代男子)行冠礼时,父亲要对他有所教导。(2)这道题主要是理解文章意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看了 14.阅读下面《孟子》选段,...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  2020-07-01 …

孟母断织三个“之”的意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2020-07-11 …

列女传的邹孟轲母,以下是问题:(删了一些)原文选段: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  2020-07-14 …

<孟子>下面那句话出自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独乐  2020-07-28 …

这一句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安于小成而成大器不诱于小利而立远功哪一句意思相似写错了,是不安  2020-11-03 …

杏林春满突如其来马到成功绿树成阴随遇而安漫天卷地随便选两个写  2020-11-25 …

宋代陈善在《孟子•义利》中写道:“利出私情害万端,义测天理乐而安。是非得失分霄壤,相去其初一发间。”  2020-12-01 …

下列能够体现自强精神的语句有()A.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B.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020-12-09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论命运冯友兰①孔子、孟子等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庄子说:“知其不可奈  2020-12-15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一书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  202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