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
题目详情
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了种种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密约》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反映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例子,分析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背景。
材料一 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光绪二十二年二月(1896年),李鸿章使俄,与订《中俄密约》.明年冬,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
--吕思勉《吕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面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密约》签订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性质,反映新中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中苏关系对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例子,分析中国“调整外交战略”的背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第一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一“中日战时,内外臣僚与舆论,多欲联俄拒日者.其后干涉还辽,亦颇赖三国之力”可以得出甲午战争时中国希望“联俄拒日”;俄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第二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一“德占胶州,成租借制约.于是威海卫、广州湾相继租借.铁路、矿山之要索,随之而盛,形势益危急矣”,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中国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等救亡图存斗争进一步发展
(2)第一小问的性质,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和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知,性质是军事政治同盟.第二小问的外交方针,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第三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维护了中苏的国防安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第一小问的例子,依据材料三“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例子是联合美国抗衡苏联(中美关系缓和).第二小问的背景,实际上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和对形势、地缘政治等分析.
故答案为:
(1)背景:甲午战争时中国希望“联俄拒日”;俄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
影响:中国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都可)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等救亡图存斗争进一步发展.
(2)性质:军事政治同盟.
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
影响:维护了中苏的国防安全; 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含义:联合美国抗衡苏联(中美关系缓和).
背景: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和对形势、地缘政治等分析.
(2)第一小问的性质,依据材料二的描述和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知,性质是军事政治同盟.第二小问的外交方针,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第三小问的影响,注意限定信息“中苏两国和世界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维护了中苏的国防安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第一小问的例子,依据材料三“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结合所学可知,例子是联合美国抗衡苏联(中美关系缓和).第二小问的背景,实际上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和对形势、地缘政治等分析.
故答案为:
(1)背景:甲午战争时中国希望“联俄拒日”;俄国参与三国干涉还辽.
影响:中国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华民族陷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都可)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民主革命运动等救亡图存斗争进一步发展.
(2)性质:军事政治同盟.
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
影响:维护了中苏的国防安全; 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含义:联合美国抗衡苏联(中美关系缓和).
背景:中苏关系破裂,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中国政府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和对形势、地缘政治等分析.
看了 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关系充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比较下面的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③浪 2020-05-16 …
古往今来战争不断。在古代,战争充满着强与弱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在近代,战争充满着血雨腥风, 2020-07-07 …
古往今来战争不断。在古代,战争充满着强与弱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在近代,战争充满着血雨腥风, 2020-07-0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 2020-07-29 …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 2020-11-22 …
甲午战争中,海上有坚船利炮,岸上有坚固炮台,加上近海作战,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但清军贪生怕死,临阵脱 2020-11-28 …
风越来越大,犹如.风越来越大,犹如.风越来越大,犹如.意思一次比一次具体仿照例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 2020-12-09 …
材料战争观是指人们对战争问题总的看法。具体地讲,战争观的理论构架,包括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因、战争 2020-12-21 …
两次世界大战备忘录古往今来战争不断。在古代,战争充满着强与弱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与碰撞。在近代,战争 2020-12-22 …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