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还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康熙十七年( 1678),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顺治十六年探花,时任掌院学士和礼部侍郎)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暇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暇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8分)
(2)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分析评价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7分)
(1)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评;到不仕清廷;再到托病力辞,派子替之;最后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8分)
(2)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逐渐认可。((4分,答出两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与他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但只是限制而不废除君主制的思想主张并不矛盾。(3分,意思接近即可)
按要求填出相对应的人物:①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立无字碑,一生功过留待后人评:②他陈桥驿黄袍加身 2020-05-16 …
冤哉焚也是什么句式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群臣待殿上者皆白衣 2020-06-21 …
对“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不拾遗(遗失的东西)B.养虎遗患(留下)C.留待作遗施(遗留 2020-06-26 …
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而为留待,, 2020-07-08 …
在高中语文课本《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等的那个最终没有出现的人是谁荆轲有所待,欲与惧,其人居远未来,而 2020-07-10 …
文言文练习09120904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且”字A.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020-07-23 …
结存利润与结余利润有什么区别老师布置的一道题中,有一道是这么的:关于未分配利润描述正确的有:C.可 2020-07-26 …
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写出汉字。当漫步海边或是chángyáng山野时,你纵览无限风光,必定对待定时 2020-07-27 …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中的《荆轲刺秦王》,“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等 2020-07-28 …
根据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我只好(留待)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看)着父亲,看 20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