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期以来的史实,分析宋太祖产生这种忧患意识的社会原因,并说明他是如何消除
题目详情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期以来的史实,分析宋太祖产生这种忧患意识的社会原因,并说明他是如何消除内患的?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地方上藩镇割据,中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导致社会日益尖锐,被农民起义瓦解。907年朱温夺取政权,进一步说明“内患”是统治败亡的主要原因。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势力延续和扩大,权臣篡位导致政权更替频繁,这更加深了赵匡胤的忧患意识,况且他本人也是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政权。(2)宋太祖把军权收归中央。(3)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也产生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军费和官俸的开支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4)地方割据会大大削弱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的加强又会造成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这是封建统治无法解决的。 |
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审题时应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宋太祖此言论的论点是“内患可深惧”,论据一是“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二是“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整份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重内轻外”。在对材料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基本史实解答问题,最后通过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使认识得到升华。 |
看了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请大家列举一些爱国或忧国忧民的人物及其一句诗或一句化和于这首诗或这句话相关的爱国或忧国忧民的事迹越 2020-05-13 …
孔子认为“君子不忧不惧”,而“不忧不惧”的原因是见多识广,自然什么也不愁、什么也不怕.√× 2020-06-13 …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 2020-06-21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分析知、仁、勇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020-06-25 …
文言文译文司马牛问君子......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 2020-07-03 …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2020-11-1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魏晋风度表面看来潇洒风流,但有相当多的情况是,骨子里却潜藏深埋着巨大的 2020-12-19 …
人的情绪种类有很多种,但最基本的情绪有()A.喜怒哀乐B.喜忧哀乐C.喜怒哀惧D.喜忧哀惧 2020-12-22 …
有人说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试从疆域及民族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宋代文学具有这种基调的 2021-01-21 …
有人说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试从疆域及民族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宋代文学具有这种基调的 2021-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