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几于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地位和职权。 (4)你如何评价唐、明相权存废与君权的关系? |
(1)唐太宗认为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2)唐太宗;丞相等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 (3)明朝中期内阁大臣协助皇帝草拟政令,表面上官位相当于宰相,实际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4)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皇帝注意发挥宰相参政辅佐的作用,明朝皇帝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度对立看待,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从而保证君主在中央集权政治中的绝对权威。反映明朝封建制衰落,君主专制的加强。 |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多数人赞成这一节日是为纪念屈原的,请你说说其中的深刻内涵。 2020-06-09 …
关于淀粉(C6H10O5)n中间单体都是C6H10O5没问题,但是两端呢?也是C6H10O5吗?它 2020-07-09 …
如图所示,将甲图的条形磁铁从中间锯断,如乙图所示,则下列关于乙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端是N极 2020-11-01 …
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公交车上,人们手中握着的不再是报纸,而是只有几寸的移动终端--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 2020-11-03 …
我有一题不会当电源具有一定值的内阻时,在通路状态下,端电压等于;在断路状态下,端电压等于;在短路状态 2020-12-0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 2021-01-1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 2021-01-1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 2021-01-14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只靠强压,而不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不给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领导干部, 2021-01-14 …
时下很多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对史实的戏说味道过浓,一味追求娱乐效果及商业利益,模糊了观众的正确认知,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