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有一首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全文有啥道理
题目详情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有一首是“昨夜江边春水生"全文有啥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朝代:南宋 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问这池塘为何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要不断学习,吸取新知识,让思想活跃,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事实上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就会爱不释手!你看,一块半亩的方型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也说明水是活的,正在流动,否则不可能会“徘徊”.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丝竹,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池水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人的心智明朗也是由于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获得的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看了 朱熹写的《观书有感》有一首是...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琴诗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观书有 2020-06-21 …
昨天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以“读”为话题写一篇昨文1、读一篇文章的…哪位高人能给几篇例文让我参考参考啊 2020-06-23 …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 2020-07-01 …
《观书有感》这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观书有感宋朱熹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 2020-07-28 …
琴诗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观书有感 2020-11-2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 2021-01-1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 2021-01-14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 2021-01-14 …
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诗文助读:昨夜雨下 2021-01-1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填空题。水口行舟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