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采纳这一主张
题目详情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采纳这一主张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易白沙将其曲解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看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的统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人类灭绝后,谁将是地球的下一个统治者?地球的下一任统治者会是谁呢?机器人?外星人?老鼠?小强?论文 2020-05-16 …
3.(2015•苏州中考)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 2020-05-16 …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 2020-05-16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提到“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 2020-06-28 …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的生活”“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 2020-06-28 …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 2020-07-28 …
暴力是正确的吗?谁能给我一个回答,城管或者校管或者交警或者警察或者官兵或者当兵的或者当官的就应该有权 2020-12-01 …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因此,两者是完全相同的.内容要充实,观点要清晰;最好能联系高一必 2020-12-03 …
我国汉武帝在位期间,著名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以“君王受命 2020-12-12 …
有历史学家曾对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作了如下评价:“他的激进主义使温和主义者、传统主义者和担心失去财产者 2020-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