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那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便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郡县制

 

分封制

 
       

材料四     分封制被郡县制代替也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下国家的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官僚只是皇权政治的工具,皇帝之下的所有臣民,包括治人者,不管是贵族、官僚、地主、农民,都要受到皇权的统治而无一例外。地方和中央的关系结构呈现的是垂直层序统治模式。地方与地方之间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向上与中央发生联系。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有品级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命,代表皇帝去行使统治权。

(1)     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有何特征?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文武之道尽矣”的原因有哪些。

(2)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特征。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的认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