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老子六十四章的疑问?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
题目详情
老子六十四章的疑问?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前面不是说了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吗,那后面为什么又要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呢,到底应该为还是不为呢?怎么理解?谢谢!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前面不是说了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吗,那后面为什么又要说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呢,到底应该为还是不为呢?怎么理解?谢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为之于未有”就是“无为”
“治之于未乱”就是不执.
试想,既然“未有”那有“为”何,既然“未乱”,又何须治?
老子的观点的观点是按天道组织政事,减少政府的“妄为”,就自然平治天下了.所以“治之于未乱”就是“无为而治”.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治之于未乱”就是不执.
试想,既然“未有”那有“为”何,既然“未乱”,又何须治?
老子的观点的观点是按天道组织政事,减少政府的“妄为”,就自然平治天下了.所以“治之于未乱”就是“无为而治”.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看了 老子六十四章的疑问?其安易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求评价李世民的话的解释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 2020-06-11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 2020-06-21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 2020-06-21 …
“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岂意奸臣窃 2020-07-11 …
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 2020-07-28 …
顾炎武治学,“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见顾炎武主张读书()A.应专政儒家经典B 2020-11-04 …
明朝初年,针对宰相制度的废除,方孝孺认为“书之周官言六卿之职美矣。冢宰者,治之所从出也。宗伯典礼,司 2020-12-04 …
西汉初,经过几个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 2020-12-06 …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封建大帝国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 2020-12-18 …
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六国之后,决定用“皇帝”作为空前统一的封建大帝国最高政治首脑的专用称号,并建立起皇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