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老子的主张是什么?最好给我文段!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题目详情
老子的主张是什么?最好给我文段!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 而展开的.形而上的“道“是我们人类的感觉知觉所不能直接接触的.如果这 个形而上的“道“不与人生发生关系,那么它只是一个挂空的概念而已.然而 老子的哲学形而上的色彩固然浓厚,但他最关心的仍是人生与政治的问题.因 此,“道“必然要向下落实到经验界中,老子认为凡是自然、无为、柔弱等观念 都是“道“所表现的基本特性和精神.其中,“无为“的观念,成为《老子》一 书的中心思想,其他的重要观念都是围绕这个观念展开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 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 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即“有为“,老子看到的“有为“的祸害己经 非常严重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 有为,是以难治.“《老子注释及评价〉第七十五章,以下的原文引用均出于该 书,故只注明章节〉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老面姓 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老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顾人 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了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五十三章〉这几句话,道 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 生活,穿着名贵的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 如山,而农民却是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这种情形,老子看在 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的驾一句:“这简直是强盗头子“①
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偏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 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极力 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者百姓的生活. “无为而治“本言自于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十五》) 但在老子哲学里,“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了一个体系.老子说:“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好 静“是针对统治者的骚扰而提出的;无事‘,是针对统治者的苛政而提出的: “无欲“是针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提出的.老子认为为政者应当能做到“无为而 治“,有管理而不干涉,有君主而不压迫:君主应当学水的本色,有功而不自居, 过着勤俭的生活,日理万机不贪享受,治国能顺应社会规律、时代潮流,制利 国、利万众的宪政:一旦制订颁布,就不轻易改动,让万民在颁布的宪政下自 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 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 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过:“无 为而无不为“(四十八章〉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这 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 效果.这和第三章所说的:“为无为,而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为无为, 而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 道的.万事万物均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 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一一乱为、妄为.“为无为“是讲从“无 为“的态度去“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二章〉“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 工作、去创造、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成就大众的事业. “弗有“、“弗持“、“弗居“即是要消除一己的占有冲动.人类社会争端的根源, 就在于人人扩张一己的私欲.②因而,老子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 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思想是否还有价值呢?,我们是否还需要“无 为“呢?答案是不容置疑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 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 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因而,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有存在 的价值,而且需要继续发扬.
老子哲学的中心观念是“道“,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
看了 老子的主张是什么?最好给我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这个英语单词怎用法?英语老师曾经告诉我们other,anther,others用法,现在我忘记了, 2020-05-13 …
告诉我们“实践的重要性”的诗句(2句)有:-------------------------.告诉 2020-05-14 …
When ____he ____you that he____(buy)this car?在___ 2020-05-16 …
英语翻译1、Tom告诉我他正在等公交车.2、他说Tom已经做完作业了.3、他们告诉我Linda已经 2020-05-17 …
英语翻译在使用了你们针对异常进行改善后的产品并且没有再次同样问题的一段时间过后,现在这样的问题又出 2020-06-02 …
钻石可耐多少度我是要问钻石可以耐住多少度的高温而保持它的原样,而不是要你们告诉我它的熔点,也不是要 2020-06-18 …
请告诉我五年级上册《口算》第四十页的答案.还要过程!一定正确!我是不会!家里没人教我!求你们告诉我 2020-07-09 …
英语翻译1他说他会下棋.3他们说他们去日本了4他说他明天可能乘汽车去上学.5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明年去长 2020-11-03 …
英语翻译1他说他喜欢英语.2他告诉我他想要学英语.3他们说他们去美国了.4他说他15岁了.5他们告诉 2020-11-04 …
读每组成语,想想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这一组成语告诉我们:人应读每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