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材料1:元曲[正宫]端正好(元)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材料2:诗望阙台(明)戚继光十
秋
材料1:元曲
[正宫]端正好(元)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材料2:诗
望阙台
(明)戚继光
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①。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注:①宸銮:原指皇宫,意指国家。
材料3:宋词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材料4:儿童歌曲
采金秋
米胜民词,刘世伟曲
背起我的小竹筐,手拉手儿采金秋,一路采来一路歌,汗水顺着笑脸流。啊!谷穗向我点头,啊!玉米向我招手,满树金果遍地锦绣,今年又是大丰收。
背起我的小竹篓,跟着叔叔的后面走,家乡的金秋美如画,全靠勤劳的一双手。啊!太阳向我点头,啊!金风向我招手,一粒粮食一颗心,采得金秋装满篓。
材料5:散文
秋天
张晓风
满山的牵牛藤起伏,紫色的小浪花一直冲击到我的窗前才猛然收势。
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是哪个聪明的古人想起来以木象春而又以金象秋的?我们喜欢木的青绿,但我们怎能不钦仰金属的灿白。
对了,就是这灿白,闭着眼睛也能感到的。在云里,在芦苇上,在满山的翠竹上,在满谷的长风里,这样乱扑扑地压了下来。
在我们的城市里,夏季上演得太长,秋色就不免出场得晚些。但秋是永远不会被混淆的——这坚硬明朗的金属季。让我们从微凉的松风中去认取;让我们从新刈的草香中去认取。
已经是生命中第二十五个秋天了,却依然这样容易激动。正如一个诗人说的:“依然迷信着美。”
是的,到第五十个秋天来的时候,对于美,我怕是还要这样执迷的……
随着风,紫色的浪花翻腾,把一山的秋凉都翻到我的心上来了。我爱这样的季候,只是我感到我爱得这样孤独。
我并非不醉心春天的温柔,我并非不向往夏天的炽热,只是生命应该严肃,应该成熟,应该神圣,就像秋天所给我们的一样——然而,谁懂呢?谁知道呢?谁去欣赏深度呢?
远山在退,遥远地盘结着平静的黛蓝。而近处的木本珠兰仍香着(香气真是一种权力,可以统辖很大片的土地)。溪水从小夹缝里奔窜出来,在原野里写着没有人了解的行书,它是一首小令,曲折而明快,用以描绘纯净的秋光的。
而我的扉页空着,我没有小令,只是我爱秋天,以我全部的虔诚与敬畏。
愿我的生命也是这样的,没有太多绚丽的春花、没有太多飘浮的夏云、没有喧哗、没有旋转的五彩,只有一片安静纯朴的白色,只有成熟生命的深沉与严肃,只有梦,像一树红枫那样热切殷实的梦。
秋天,这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是我深深爱着的。
材料6:朦胧诗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梁小斌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
一条被太阳翻晒过的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
我静静沐浴
让河流把我洗黑
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
我仰望秋天
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
秋天的存在
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一定会有收获
我有一颗种子已经被遗忘
我长时间欣赏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探究]
1.王实甫的《端正好》从哪些角度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秋天?在如此美丽的秋天,抒情主人公的感受如何?
________
2.同样是霜染红叶,抗倭英雄戚继光表达诗人情感的诗句是哪几句?结合全诗试加分析。
________
3.(1)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选取哪些富有秋令特征的景物来烘托离别的背景的?这一背景有什么特点?
________
(2)你认为下阕写得好的句子是哪几句?为什么?
________
(3)婉约派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是怎样通过写景表达离情的哀婉缠绵的?
________
4.歌曲《采金秋》在歌词里,“金秋”是什么?“美如画的金秋”是怎样来的?
________
5.张晓风的《秋天》中,作者为什么认为秋天是“坚硬明朗的金属季”?作者认为秋天有怎样的意蕴?
________
6.(1)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秋天的风光”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2)在第3节诗里写到“当我成熟以后被抛在地上”,这“我”与“我热爱秋天风光”中的我一样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
解析:
1.白云在蓝天上飘,黄花满地摇,归雁飞向温暖的南方。红叶满山遍野,绚丽的秋天令人陶醉。抒情主人公因为离愁别恨,美景无心陶醉,别情令人心碎。 2.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十年抗倭斗争,抒情主人公呕心沥血,尽管抗倭斗争任重道远,势单力薄,但常常登上望阙台,远望皇宫,表达保家卫国忠心赤胆。祖国大地红叶千山,都用爱国志士的鲜血染红,都是爱国志士报效祖国的丹心,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3.(1)寒蝉、长亭天晚、骤雨、烟波、暮霭、楚天。这些景物营造了一个冷寞、冷清、孤寂的背景气氛,与离别的伤感基调一致。 (2)“今宵……晓风残月”,诗人再一次描写了别后景致:杨柳岸、晓风、残月、孤身酒醒,进一步渲染了别后的孤寂、痛苦。 (3)以冷落的秋景来衬托难以割舍的离情。上阕通过冷漠、孤寂的景物叙临别时的惆怅悲戚情景。下阕驰骋想像的翅膀,设想离别后的相思之苦。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把自古伤离别的善感多情,写得浑厚绵密,凄然欲绝,余情无穷,余味不尽。 4.金秋是谷穗、玉米、金果,金秋是太阳、金风、粮食。家乡的金秋美如画,靠汗水、靠的是一双手、靠辛勤劳动获得。 5.在山里,在芦苇上,在翠峰上,在长风里,在微凉的松风中,在新刈的草香中,翻腾的紫色的浪花、木本珠兰香,秋天都永远是坚硬明朗的金属季。秋天是严肃成熟、神圣、深沉的。 6.(1)秋天的风光比人类存在更古老,是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是收割、是翻晒过的河流,是成熟、是优美的思想,是耕耘后的收获。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秋天无限热爱之情。 (2)不一样,前者既是诗人自己又是植物和其他庄稼生命,达到了物我合的境界。诗人沐浴金秋、品悟金秋后,更加深沉。
小明拿十元去买一盒饼干和一代牛奶.营业员对小明说“用十元买一盒饼干有多余的钱,(见问题补充)小明拿 2020-04-25 …
一双皮鞋970元,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拿这些钱买了这一双皮鞋,剩下30元, 2020-05-16 …
中风脱证取A.曲池、大椎、十宣放血 B.神阙、百会 C.神阙、关元 D.水沟、 2020-05-17 …
高热取A.曲池、大椎、十宣放血 B.神阙、百会 C.神阙、关元 D.水沟、足三 2020-05-17 …
游览与分析:游览明十三陵(可网上游览),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 2020-06-09 …
小明向爸爸借了五百元,又向妈妈借了五百元,买了双皮鞋用了九百七十元,还剩三十元.还给爸爸十元,还给 2020-06-13 …
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买了一双皮鞋970元,剩下30元,还给爸爸十元,还给妈 2020-07-09 …
小明向爸爸借了500元,向妈妈借了500元.一共是一千元,他买了一双鞋花了970元,还剩下三十元. 2020-07-09 …
一道数学题计算小明向爸妈各借了五百元,买衣服花了九百七十元,剩下三十元,还了爸妈各十元,剩下十元, 2020-07-10 …
小明有100元。花了十元吃饭,五元买本子,借了三十元给小龙,把五十元放在妈妈那里。请问,最后小明还 2020-0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