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
题目详情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却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1)这里对李广射虎的描写,你认为谁写得更好,为什么?
(2)李广两次射石,结果大不相同,这一现象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却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1)这里对李广射虎的描写,你认为谁写得更好,为什么?
(2)李广两次射石,结果大不相同,这一现象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此题考查语言意境的不同.可以从语言的丰富性来分析,因为《史记》李广射虎一段描写更细致,更能打动人,可逐句去分析,说明每一句的含义.再和王若虚段相对比,答案很容易得出.
(2)考查学生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史记》段更好(1分).从表面上看,王若虚似乎改得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思想和情感(1分).举例说明(1分),如:“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没有危险感,潜能就不能全部暴发);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共3分)若认为王若虚段更好,能言之有理,可以最多给(2分)(判断(1分),阐述1分).
(2)人是有潜能的,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有潜能(1分),激发潜能(2分),共3分)
(2)考查学生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史记》段更好(1分).从表面上看,王若虚似乎改得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的思想和情感(1分).举例说明(1分),如:“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没有危险感,潜能就不能全部暴发);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共3分)若认为王若虚段更好,能言之有理,可以最多给(2分)(判断(1分),阐述1分).
(2)人是有潜能的,激发潜能有利于取得更大的成就(有潜能(1分),激发潜能(2分),共3分)
看了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咬文嚼...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since和as的问题1、since在什么情况下是“因为”的意思,什么情况下是“自从”的意思2、a 2020-05-14 …
例句:Thegreatartist(whom)youwanttoseeiscoming.答案解释说 2020-06-09 …
与例句中“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A.张良是时从沛公我认 2020-06-16 …
请你对“滥竽充数”这则寓言的思考多角度理解写在下面.从正面思考:从反面思考:从侧面思考:①②③ 2020-07-07 …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 2020-07-12 …
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 2020-07-12 …
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2020-07-20 …
“新思潮的精神是一种评判的态度。新思潮的手段是研究问题和输入学理。……新思潮对旧文化的态度,在积极一 2020-12-01 …
送东阳马升序,几个字的意思,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和“之”的意思当余之从师也:“之”和“从”的意 2020-12-05 …
现在完成时的问题在现在完成时中,sine表示的是自从的意思,那for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后面都要加什么 2021-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