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6余3,除以7余4,求这个数(有具体过程)2.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5余2,除以7余2,求这个数(有具体过程)3.有谁知道"韩信点兵"的故事,
题目详情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6余3,除以7余4,求这个数(有具体过程)
2.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5余2,除以7余2,求这个数(有具体过程)
3.有谁知道"韩信点兵"的故事,
2.一个数除以3余1,除以5余2,除以7余2,求这个数(有具体过程)
3.有谁知道"韩信点兵"的故事,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39
除以5余2有7,12,19,24,29,34,39...
除以6余3有9,15,21,27,33,39...
除以7余4有11,18,25,32,39...
因此是39
2.79
除以3余1有4,7,10,13,16,19,...70,73,76,79...
除以5余2有7,12,19,24,29,34,39,44,49,54,59,64,69,74,79...
除以7余2有9,16,23,30,37,44,51,58,65,72,79...
因此是79
3.韩信点兵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这个故事中所说的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
“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求这样一个数,使它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孙子算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用算式表示即为:
用现代的数学术语来说,这幅“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稍懂代数的读者都知道:
《孙子算经》实际上是给出了这类一次同余式组
其中70、21、15和105这四个数是关键,所以后来的数学家把这种解法编成了如下的一首诗歌以便于记诵: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树梅花二一(21)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虽然开创了一次同余式研究的先河,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甚至用试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的高度.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秦
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见图1一7一1)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求一术”,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秦九韶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一套计算程序和基本原理称为“大衍求一术”呢?这是因为其计算程序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一”.所谓“求一”,通俗他说,就是求“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为一”.那么为什么要“求一”呢?我们可以从“物不知数”题的几个关键数字70、21、15中找到如下的规律:
图1-7-1 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数书九章》书影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余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式组,只要根据这个规律求出那几个关键数字,那么这个一次同余式组就不难解出了.为此,秦九韶提出了乘率、定数、衍母、衍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并详细叙述了“大衍求一术”的完整过程.(由于解法过于繁细,我们在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参阅有关书籍.)直到此时,由《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开创的一次同余式问题,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才真正上升到了
“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
从《孙子算经》到秦九韶《数书九章》对一次同余式问题的研究成果,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受到西方数学界的重视.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向欧洲介绍了《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和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1876年,德国人马蒂生指出,中国的这一解法与西方19世纪高斯《算术探究》中关于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完全一致.从此,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一创造逐渐受到世界学者的瞩目,并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正式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除以5余2有7,12,19,24,29,34,39...
除以6余3有9,15,21,27,33,39...
除以7余4有11,18,25,32,39...
因此是39
2.79
除以3余1有4,7,10,13,16,19,...70,73,76,79...
除以5余2有7,12,19,24,29,34,39,44,49,54,59,64,69,74,79...
除以7余2有9,16,23,30,37,44,51,58,65,72,79...
因此是79
3.韩信点兵
在中国数学史上,广泛流传着一个“韩信点兵”的故事: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大将,他英勇善战,智谋超群,为汉朝的建立了卓绝的功劳.据说韩信的数学水平也非常高超,他在点兵的时候,为了保住军事机密,不让敌人知道自己部队的实力,先令士兵从1至3报数,然后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再令士兵从1至5报数,也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最后令士兵从1至7报数,又记下最后一个士兵所报之数;这样,他很快就算出了自己部队士兵的总人数,而敌人则始终无法弄清他的部队究竟有多少名士兵.
这个故事中所说的韩信点兵的计算方法,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它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一项重大创造,在世界数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最早提出并记叙这个数学问题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题目.这道“物不知数”的题目是这样的:
“今有一些物不知其数量.如果三个三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二个;如果五个五个地去数它,则最后还剩三个;如果七个七个地去数它,则最后也剩二个.问:这些物一共有多少?”
用简练的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求这样一个数,使它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孙子算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用算式表示即为:
用现代的数学术语来说,这幅“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稍懂代数的读者都知道:
《孙子算经》实际上是给出了这类一次同余式组
其中70、21、15和105这四个数是关键,所以后来的数学家把这种解法编成了如下的一首诗歌以便于记诵:
“三人同行七十(70)稀,
五树梅花二一(21)枝.
七子团圆正半月(15),
除百零五(105)便得知.”
《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虽然开创了一次同余式研究的先河,但由于题目比较简单,甚至用试猜的方法也能求得,所以尚没有上升到一套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的高度.真正从完整的计算程序和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秦
九韶在他的《数书九章》(见图1一7一1)中提出了一个数学方法“大衍求一术”,系统地论述了一次同余式组解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
秦九韶为什么要把他的这一套计算程序和基本原理称为“大衍求一术”呢?这是因为其计算程序的核心问题是要“求一”.所谓“求一”,通俗他说,就是求“一个数的多少倍除以另一个数,所得的余数为一”.那么为什么要“求一”呢?我们可以从“物不知数”题的几个关键数字70、21、15中找到如下的规律:
图1-7-1 文澜阁四库全书本《数书九章》书影
其中70是5和7的倍数,但被3除余1;21是3和7的倍数,但被5除余1;15是3和5的倍数,但被7除余1,任何一个一次同余式组,只要根据这个规律求出那几个关键数字,那么这个一次同余式组就不难解出了.为此,秦九韶提出了乘率、定数、衍母、衍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并详细叙述了“大衍求一术”的完整过程.(由于解法过于繁细,我们在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参阅有关书籍.)直到此时,由《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题开创的一次同余式问题,才真正得到了一个普遍的解法,才真正上升到了
“中国剩余定理”的高度.
从《孙子算经》到秦九韶《数书九章》对一次同余式问题的研究成果,在19世纪中期开始受到西方数学界的重视.1852年,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向欧洲介绍了《孙子算经》的“物不知数”题和秦九韶的“大衍求一术”;1876年,德国人马蒂生指出,中国的这一解法与西方19世纪高斯《算术探究》中关于一次同余式组的解法完全一致.从此,中国古代数学的这一创造逐渐受到世界学者的瞩目,并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正式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
看了 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6...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全体委员2/3以上多数通过是什么概念?我想知道是“全体委员的2/3,指的应该是全部的2/3”可是“ 2020-04-09 …
2-3以上这组数字我要在excel中大于0的显示黑字,等于0的显示黑字. 0-1 1-0 3-1 2020-05-14 …
判断金钱的正则表达式判断内容有1.必须为数字2.可以有小数,小数点后只能有2位小数3.可以有千分位 2020-05-20 …
求助公司法达人:2006年3月1日,某有限责任公司甲经董事会2/3以上董事决议,分立为两个有限责任 2020-06-08 …
有特殊物质的化合价汇总?除Fe3O4是兼用+2+3以外还有没其他物质的化合价是特殊的给我罗列出来! 2020-06-10 …
因金融海啸的影响,股市行情一跌再跌,小王原来持有243支股,他在金融风暴的第一天就抛出了这些股的2 2020-06-26 …
跪求帮忙解几道VB题目(1)7mod3+3^3/4\5(2)2^(-2\1.5)*16mod3/2 2020-07-17 …
excel中ABCDE求E15504,4/3,830110550*4.4/3.8*30*11025 2020-07-18 …
hdu2569递推式为什么是这样?设当悬崖的长度为n时,到达彼岸的方法有F[n]种.F[1]=3, 2020-07-21 …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对公司的合并或分立等事项表决时,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决议规则是?A 2020-07-23 …